兩岸産業搭橋——優勢互補 合作雙贏

時間:2013-08-28 09:06   來源:台灣網

  兩岸通訊産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于8月27日、28日在臺中舉行。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指出,兩岸經貿具有高度的互補性,過去多年交流合作,産生互惠雙贏的結果。兩岸産業互補性很強,雙方若能優勢互補,結合彼此的硬、軟實力,強化産業合作,提升科技水準,避免重復投資,開創藍海市場,創新國際品牌,共同進軍世界,相信必能為兩岸經濟發展創造新的亮點。

  全文摘編如下:

  “兩岸通訊産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于8月27日、28日在臺中日月千禧酒店舉行,會中雙方主要探討“行動電話系統第五代”(5G,The fifth-generation)的新技術合作,期使亞洲通訊産業的核心技術能留在兩岸。

  根據臺“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兩岸通訊搭橋專案”自2008年開始,雙方由交流、洽商、合作、深耕進入到今年的落實,已促使兩岸通訊産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包括聯發科、迅宏、威睿等晶片廠商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在終端上的合作,以及廣達與大陸電信運營商在平板電腦和雲端Server合作都是很好的例子。

  “兩岸搭橋專案”自2008年12月推出以來,已經優先選擇中草藥、太陽光電、車載資通訊、航空、通訊、LED照明、光儲存、資訊服務、風力發電、車輛、設計、流通、服務、食品、精密機械等15項産業,進行雙方産業的交流合作。

  經過近5年的努力,兩岸已經達成許多合作共識,包括開拓新興市場、相互檢測認證、合作生産研發及兩岸産業鏈整合等,已為兩岸産業交流合作奠定良好的合作平臺,尤其是LED照明、通訊及太陽光電等新興領域,已展現具體合作成果。

  除“兩岸搭橋專案”外,雙方在新興産業合作方面也有具體成果,2011年10月27日兩岸在大陸昆山舉行第一次“兩岸産業合作論壇”,雙方達成擴大兩岸産業合作範圍;加強戰略性新興産業合作;不斷完善兩岸投資環境,促進雙向投資;協助兩岸中小企業發展;強化組織協調服務功能等五項共同意見。同時也設立LED照明、無線城市、冷鏈物流、TFT-LCD和電動汽車等5個産業分組,來推動具體的合作事項。

  2012年11月27日兩岸在臺灣新竹舉辦第二屆産業合作論壇,積極落實兩岸産業合作的具體項目,在LED照明部分,推動哈爾濱寒帶照明試點及山西試點;在無線城市部分,持續推動成都、寧波及福州試點與TD-LTE産業合作;在低溫物流部分,將持續完善與研究創新試點模式,積極推動試點合作;在TFT-LCD部分,將持續運用雙向投資機制,共建兩岸創新顯示産業鏈;在電動汽車方面,加強落實推動合資企業電動汽車産品示範運作。

  另一方面,兩岸在制定産業共同標準方面也有成果,過去雙方透過臺灣的華聚基金會與大陸工信部旗下的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及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共同舉辦過9屆海峽兩岸資訊産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就促進兩岸産業在技術交流、標準制定、國際標準化、標準應用等方面,達成多項共識。

  尤其是第九屆論壇,雙方發佈LED、3D平板螢幕及太陽光電3産業領域9項共同標準,為兩岸産業合作邁出關鍵的第一步。下一步的目標,雙方將推動中央數控工具機及電動車2産業領域的共同標準制定,為兩岸産業合作開創更廣闊的空間。

  兩岸經貿具有高度的互補性,過去多年交流合作,産生互惠雙贏的結果。如今兩岸共同面對嚴峻的國際經貿情勢,歐洲各國及地區經常爆出財政及金融問題,美國又有財政懸崖(Fiscal Cliff),復蘇非常緩慢,此時此刻,兩岸理應加強産業合作,共抗全球經濟不景氣。

  未來希望兩岸産業能分工合作,共同提升競爭力,同時希望兩岸要避免紅海的流血競爭策略,也就是在現有市場中以相同産品作價格競爭,走向藍海的創新升級策略,也就是以創新為中心,發展差異化的産品與服務,使産業的框框變大,産生新的市場需求。

  兩岸産業互補性很強,雙方若能優勢互補,結合彼此的硬、軟實力,強化産業合作,提升科技水準,避免重復投資,開創藍海市場,創新國際品牌,共同進軍世界,相信必能為兩岸經濟發展創造新的亮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