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軍費 規定更嚴了

時間:2014-11-07 09: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據媒體報道,解放軍四總部在10月22日聯合頒發《深入推進事業經費標準化建設總體方案》,對2020年前事業經費標準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和落實措施作出全面部署。10月26日,總後勤部發佈《關於開展事業經費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規範軍隊開展事業經費績效管理工作的相關內容。

  “績效管理”這個詞來自經濟領域,強調對組織、團隊或個人在一定的資源、條件和環境下的目標實現程度及達成效果的組織管理。運用到軍費管理中,“績”則不再體現為企業的利潤業績,而是軍費使用和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效”則是指軍費投入實際達到的效能和效果。

  現代戰爭是以巨大的物資消耗為基礎的,一個國家的財力總是關聯著本國軍隊的戰鬥力,但任何時候軍費投入都必須講求成本效益。績效管理強調的就是以産出和結果為導向,通過事前確定績效目標,明確作戰任務牽引,定準相關建設和成果效益標準,為優化預算編制、完善管控手段提供切實依據。

  中國歷來強調軍費支出與國家各項建設投入協調發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還不富裕,加上經濟建設投入多,不得不強調軍隊要“勒緊褲腰帶”以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建設大局。那時候軍費開支呈萎縮狀態,軍隊建設與軍費投入極度不協調,每一分錢都寶貴至極,絕不容忍浪費和虛擲。

  現在不一樣了。中國2013年度軍費開支為7202億元人民幣,2014年軍費預算達到8082億元。這每年幾千億元的軍費投入如何管好、用好,國家在軍隊花的這筆錢怎麼樣才能發揮效果,確實值得認真思考和籌劃。

  在政府經費管理中,績效管理並不是一個新名詞。我國早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就已經提出要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步入“十二五”時期後,政府績效預算管理已經步入試點全面鋪開階段。

  軍隊全面推行軍費績效管理,可以看成是國家對各項建設支出實施全面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更是軍費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據了解,今年總部和軍區將在訓練模擬器材選購、醫院財經管理等5大類項目進行績效評價試點,預計到2020年將全面推行相關管理制度,以優化財力資源配置,改進經費支出管控,努力實現軍費使用效益最大化。

  軍隊在過往的軍費使用中並非沒有強調花錢必問效、低效必問責,但不可否認存在著部分軍費使用目標不明、監控不力、效能不高的現象。這次將績效理念貫穿于軍費分配、使用、監督各個環節,規範預算編制執行,強化經費支出責任,必將有力推動財力有效地向戰鬥力轉化,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制度保障。

  要提高軍費的使用績效,首先必須加強軍費的分配設計。打贏資訊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作戰能力,這些作戰能力需要什麼物質基礎,各軍兵種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需要哪些條件建設作支撐,這些方面需要“懂行人”基於實踐展開深入地研究論證和實驗。

  只有使用目標清晰,軍費管理才能夠依據建設規劃制定具體細化量化的事業建設標準、技戰術指標、預期成果效益、成本費用水準,以及對戰鬥力保障力生成的貢獻度等,從而使預算立項依據更加充分、指向更加明確、內容更加完整,確保整個軍費績效管理的正確方向。

  軍費績效管理的重點是使用環節的跟蹤問效,只有及時掌握相關項目建設進展情況,才能全程監控建設成效是否符合預期績效目標。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是,一旦發現軍費使用進展與績效目標發生偏離時,如何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糾正,防止無預算、超預算開支和損失浪費。

  其實,績效管理的對象表面看是每一分錢軍費,但核心卻是每一個使用軍費的人,加強對這些人的約束和管理至關重要。軍費管理應構建獨立、客觀、透明的監督和評價機制,落實軍費預算管理主體責任,嚴格績效問責,牽引軍費預算向能打勝仗聚焦用力,提高軍費投入的效費比。

  缺乏有效監管,軍費投入高並不意味著國防力量強。在財力物力都較為豐沛的今天,軍隊更應該加強軍費管理,這是回應人民監督的重要方式,更是實現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強軍目標的重要舉措。(房永智 作者單位:工程兵學院)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