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中國軍費增長適度合理

時間:2012-03-07 13:35   來源:國際線上

  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年度例會召開前披露了總額為6702.74億元人民幣的新一年國防預算,比去年增長11.2%,但增幅卻比去年低1.5個百分點。專家分析認為,中國軍費增長主要是補償性增長,滿足基本的國防需求,充分彰顯了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

  中國軍費問題歷來是各界關注的熱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在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專訪時盤點了近十年來中國軍費的增速,他認為,中國軍費近年來平穩地呈兩位數適度增長,帶有追加和補償性質。“軍費根據合理足夠的原則,和國家建設、和我們的國防需求相匹配,走一個非常平穩的科學發展的道路。從這幾年的軍費可以看出來,最近十年基本呈兩位數的增長,只是2010年由於金融危機問題軍費增幅放緩,當年增幅是7.5%,去年是12.7%,再前年是17%。最近幾年都是兩位數的增長。我們要看它有它的合理性,軍費在改革開放前十年是低速增長,軍隊要為國民經濟讓路,那幾年都是低速甚至是負增長。這幾年我們的增長是帶有追加和補償的性質。”

  最新披露的數字顯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三年,中國的國防支出年均增長13%,國防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和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都有所下降。而這一數據也難免被拿來和其他國家做比較。2011年,中國的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僅為1.28%,而美國、英國等國家都在2%以上。

  其實,中國與歐美等國家的財政制度不同,計算國防費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全國政協委員、軍事專家尹卓少將分析説,中國的軍費開支結構與其他國家不同,包括退休軍人工資、航空航太費用的很大一部分等都要算在軍費開支中。“我們現在(國防費增幅)11.2%,超過10%的增幅,(國際社會)會有一些反應,但是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實際上國防費是很難比較的,比方説美國,美國的國防費是我們的幾倍以上,算上戰爭費大概是我們的4倍以上。但是有很多不透明的地方,比如核武器的發展、離退休軍人的工資是由國家負擔。另外,美國航太器的研製大都是由有軍用背景的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付錢,而我們都是軍費出的,這個大家都是不一樣。”

  尹卓提出疑問:“這樣看來,到底是誰的軍費不透明呢?”

  據了解,中國國防費主要由人員的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三部分組成,包括新型武器在內的所有武器裝備的研究、實驗、採購、維修、運輸和儲存費用也都包含在每年公佈的國防費預算內。

  而作為長期研究軍費問題的戰略專家,羅援少將認為,目前,中國仍然存在主權領土爭端,周邊安全環境也並不樂觀。與此同時,維和、反海盜、撤僑等非戰爭軍事任務也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援。再加上近年來不斷高漲的物價和官兵福利待遇的改善,總體來看,中國國防費的增長是在情理之中,無可厚非的。“為什麼説軍費平穩增長有它的合理性呢,第一個是我們有這方面的國防需求,我們面臨著‘臺獨’、‘藏獨’(等)分裂勢力的威脅。第二,周邊安全環境也並不樂觀,特別是在東海、南海問題上面臨著複雜嚴峻的安全形勢。第三,我們還面臨著非傳統威脅。另外一個因素是,現在為了改善官兵福利待遇,保障新型裝備的列裝,和國際上不要有更大的差距,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增加一些軍費。我們增加一些國防費是在情理之中的,是無可厚非的。”

  全國人大年度例會的發言人李肇星也對中外媒體明確表示,按每人平均收入看,中國國防費在世界上還是比較低的。到2011年6月為止,中國一共派出維和部隊2044人次,參加了全世界12個任務區的維和工作。中國的海軍還曾經多次到亞丁灣和索馬利亞海域為商船護航,而且不僅是為中國的商船護航,一共為幾千艘中國和外國的商船提供過保護。

  羅援認為,這些事實都一再説明,中國在國防費問題上的坦誠與自信,也充分彰顯了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