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費削減難撐“全核”陣容 常規潛艇重返美軍?

時間:2011-07-01 16:01   來源:國際線上

  軍費削減難以支撐“全核”陣容,考慮借鑒中俄同行的“混搭”經驗 

  在白宮下決心削減國防預算的背景下,強大的美國海軍成了新的“犧牲品”,其一向冠絕全球的核潛艇部隊正面臨著規模縮水的困境。如何少花錢又能保持戰鬥力,成了令美國海軍頭痛的難題。為此,美國智庫企業研究所近日刊文,大加列舉常規潛艇的優勢,建議美國海軍參考中俄同行的經驗,同時裝備核潛艇和常規潛艇。

  智庫建議“核搭常” 

  文章説,美國海軍需要更多的潛艇,但是支援潛艇建造項目的國防預算卻遭到削減,在此條件下,解決問題的答案就是發展常規潛艇。與核潛艇相比,常規潛艇更便宜,也更能滿足美國海軍當前的任務需求。

  冷戰期間,美國海軍潛艇主要執行深海巡航和“藍水”遠航任務;而當前的任務主要集中在濱海地區,尤其是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臺海和南海此類距陸地不足百英里的“綠水”海域。在“綠水”海域執行任務是常規潛艇的長項,因為這些潛艇更小、更安靜,在封閉海域較核潛艇具有更強的機動性。事實上,一艘現代化的柴油潛艇完全有能力悄無聲息地隱藏海底,並監控任何從其周邊經過的船舶。特別是AIP(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技術發展和應用後,當今的常規潛艇已能在水下潛伏幾週。總之,隨著逐步踐行“由海到陸”戰略,美國海軍確有發展常規潛艇的實際需求。

  不久前,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演講中指出,美軍目前面臨的情況是“消耗了更多的資金,但建造的平臺卻越來越少”。具體到海軍,企業研究所的文章認為,改裝常規潛艇即可解決這一問題。文章指出,用土耳其從德國購買的單價5億美元的212型常規潛艇與美國海軍造價達20億美元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比較,“結果就很明白了,美國海軍顯然無需把銀行搞破産就能提升潛艇部隊的戰鬥力”。在美國智庫看來,裝備常規潛艇既可滿足美國海軍當前的任務需要,又能節約經費,是十分划算的發展戰略。

  美軍參照中俄經驗? 事實上,美國海軍從未放鬆過對常規潛艇的關注。企業研究所的文章稱,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海軍增加了40艘新式常規潛艇,雖然這些潛艇比不上美國海軍現役核潛艇,但美軍仍有必要跟蹤這些潛艇,弄清楚它們目前執行的和將要執行的近距離情報蒐集、監控偵察、特種行動、封鎖和佈雷等任務。

  

  通過多次“近距離接觸”,美國海軍對常規潛艇性能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在2005年的一次聯合演習中,一艘瑞典“哥特蘭”級AIP潛艇就曾“擊中”美國海軍“羅納德裏根”號航母。更著名的例子是2006年,一艘中國海軍“宋”級常規潛艇曾在部署于日本外海的“小鷹”號航母近前浮出水面。此外,美國海軍還承認在過去2年裏,他們在演習中探測秘魯和智利柴油潛艇已經變得極為困難。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美國海軍對常規潛艇的性能和應用前景已有切身體會,對其優勢也絕非視而不見。

  在企業研究所看來,美國建造常規潛艇還會帶來額外的“紅利”。文章稱,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國對常規潛艇的需求正在增長,在美國開工建造常規潛艇既能為美國創造工作機會,又能維持造船廠的運作。從戰術方面考慮,在艦隊中增加常規潛艇,可在美國海軍內部提供一種新的反潛訓練平臺,為有效對付其他國家的常規潛艇提供幫助。文章特別提醒美國海軍“牢記俄羅斯和中國將核潛艇、常規潛艇一同納入海軍構架的做法”。顯然,美智庫希望本國海軍在潛艇建設方面參照中俄的“核常混搭”經驗。(魏東旭)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