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水照出了臺灣政客的無能和短視
臺灣這一波的大水災侵襲中南部,造成的災情可謂空前,尤其是淹水數日不退,受害民眾苦不堪言。這些淹水畫面,透過各種媒體的傳播,相信民眾都感同身受,為受災民眾感到不捨。據大華網路報8月30日發表評論指出,從這一次的災情以及臺灣官員的響應來看,我們至少可以確定以下兩件事。
首先,臺灣過去各項治水的成效顯然被地方官員誇大了。過去近二十年來投入的治水經費,已經超過了一千億元(新台幣,下同),現在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在主持臺南市政時甚至誇稱,他在治水方面,三年的時間做了三十年該做的事。雖然極端氣候的變化是原因之一,但我們幾可以確信,臺灣過去幾十年在治水方面,方向與觀念都犯了錯誤,以致于錢用了,卻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用。
其次,民進黨的無能與傲慢表露無遺。水患一開始,民進黨當局還想推卸責任,例如賴清德的“上帝説”;勘災時,蔡英文在雲豹裝甲車上竟然還笑著臉向災民揮手,有如競選一般;而臺當局副領導人陳建仁更是離譜到全家人到金門旅遊,完全沒有人溺己溺之情,等到各種批評涌現時,民進黨又開始極盡曲意辯解之本事。
過去民進黨常誇説:“綠色執政,品質保證”,現在幾成了“綠色執政,淹水保證”。現在年底就要舉行地方選舉,不少人因此在問,這一次的水災是否會影響年底民進黨的選情?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答案其實並不樂觀,因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臺式民主,人民幾乎註定是輸家。
首先,治水是政客爭取預算的好藉口,數千億的經費已經用完了,但在近二十年的過程中,似乎沒有人在乎錢怎麼用,水怎麼治。老實説,由這次災情來看,連抽水機都不夠用。在這個撒錢的過程中,政客們各個心滿意足,反正災害一來,到時後也不會認真追究,因為彼此都是共犯結構中的一環。
其次,臺式民主之下,政客與選民都只關心短期可見的議題,而對於長期且重要的議題漠不重視。治水就是長期且重要的議題,但政客所做的,只是拿錢做一些短期治標的事,而不會做長期治本的事。賴清德所謂三年做了三十年的事,為什麼會立刻破功,就因為他看重的也是短期治標的事。只要腦筋稍為清楚的人,就應該知道,三年做三十年的事,在治水問題上根本就是一個謊言。政治人物為什麼敢撒這樣的謊,也正因為他們目光短淺,也因為他們相信,選民的記憶是很短暫的,而且容易欺騙。
最後,在我們看來,即使這一波災情對年底選情有影響,頂多只是增加一些冷漠的選民而已,而冷漠選民增加的結果,反而對民進黨執政縣市有利,因為民進黨的基本盤比較不容易受到影響。
臺式民主似乎沒有提供選民更好的選項。我們必須指出,國民黨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對選民積極展現出中興的氣勢。當民眾對民進黨當局不滿,卻對國民黨不抱持太大希望,甚至於失望的情況下,他們就會展現冷漠的態度。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