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成廢墟,臺灣有多少個2838億可揮霍?
最近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決定從這個月起把島內第四核能發電廠的核燃料運往美國。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意味著“核四”已經完全沒有重啟的可能了,耗資2838億(新台幣,下同)、建了34年的核電廠成為“廢墟”。即使是在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也不應這樣肆意妄為,何況這些年島內經濟不景、財政拮據,臺灣有多少個2838億元可以讓當局如此揮霍?
評論摘編如下:
把2838億扔到海裏、頃刻化為烏有,會是一種什麼感覺?這個問題只有臺當局才能回答。最近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決定從這個月起把島內第四核能發電廠(簡稱“核四”)的核燃料運往美國。這意味著“核四”已經完全沒有重啟的可能了。島內各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耗資2838億、建了34年的核電廠成為“廢墟”。這和把2838億元扔到海裏有什麼區別?但蔡當局淡定得很,只要能判“核四”死刑,只要能斷了坊間重啟“核四”的念頭,管你是2800億元、還是8200億元,而且這又不是民進黨的錢,反正是全民埋單,蔡當局才不心痛呢。只是臺灣有多少個2838億元可以讓當局如此揮霍?即使是在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也不應這樣肆意妄為,何況這些年島內經濟不景、財政拮據,民進黨當局看來不敗光臺灣的家産是不會罷休啊。
臺灣資源匱乏,進口能源依賴度高達95%,為了提高能源供應穩定性,上世紀七十年代決定興建核電廠。“核一”、“核二”、“核三”分別在1979年、1983年和1985年投入運作。後來考慮到島內電力供應北緊南松,於是又提出修建“核四”。但隨著島內“反核”聲浪漸起,加之民進黨把“反核”作為“神主牌”之一,“核四”從此命運多舛。雖然在經歷了四次停工風波後終於竣工,但又恰逢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事件,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利用民間的“反核”運動逼國民黨就範,導致“核四”被封存。如今核燃料又被運走,“核四”已經徹徹底底地成為歷史了。
然而,民進黨當局“廢核”未見其利先見其害。由於“核四”一直無法營運,而其他三座核電廠設備老舊、常需維修,最為人詬病的是,臺灣的再生能源未充分發展,不足以替代核能發電,造成島內供電緊張,甚至出現了多年罕見地17個縣市大規模停電事故,民眾生活秩序大亂。為了維持供電正常,臺當局遂加大燃燒發電量,但卻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加劇,空氣污染日趨嚴重,民眾苦不堪言。由此可見,民進黨當局以“反核”為主軸的能源政策根本就不切實際、窒礙難行,最終受苦受害的還是老百姓。
“核四”被廢已是不可逆轉,看著這座斥鉅資建成的核電廠就這樣被送進了垃圾堆,真是讓人感慨萬分。對於如此重大的工程建設,臺灣方面的決策為何可以如此兒戲?難道納稅人的錢就不是錢?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