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掙人民幣成為臺灣青年的嚮往

2018年01月10日 10:53:00來源:台灣網

  臺灣《旺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反覆強調的執政理念。臺灣民眾到大陸掙人民幣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蔡當局不應無視臺灣民眾這一嚮往,更不應選擇逃避。不如一方面直面兩岸情勢大趨勢,真正改善兩岸關係,幫助臺灣民眾在大陸掙到更多人民幣;二方面認真發展21世紀新經濟,提升臺灣軟實力。

  社論摘編如下:

  硬實力臺灣不如大陸,軟實力臺灣似乎也逐漸落居下風,臺灣2018年跨年晚會,幾乎所有炙手可熱一線明星都到大陸演出,顯示了大陸市場的“致命誘惑”。媒體報道,臺灣明星在大陸酬勞和在臺灣金額相近,但賺人民幣換算新台幣,收入足足增加5倍!難怪到大陸掙人民幣成為臺灣當紅藝人首選,擋也擋不住。

  以大陸演藝市場之大,財力之厚,何止當紅藝人一心想賺人民幣,許多“余韻猶存”的明星也在大陸煥發出第二春。林志炫在獲得《我是歌手》第一季亞軍賽後,商演邀約超過30場,唱酬從人民幣38萬餘元飆升至110萬元。如果加上趁熱打鐵的巡迴演唱會,用日入鬥金形容也不為過。

  1990年臺灣GDP為1700億美元,大陸是3878億美元,小小一個臺灣的經濟體量佔整個大陸的44%。如果跟大陸省分比較,當時廣東省的GDP不過188億美元,只佔臺灣的1/10左右,每人平均GDP大陸更是望塵莫及,“臺胞”就是有錢人的同義詞。即便一些人在臺灣生活艱辛,回到大陸絕對是衣錦還鄉,掙新台幣,花人民幣是人生一大快事。

  然而,隨著大陸經濟快速崛起,臺灣的經濟優勢與優越感已經蕩然無存,2007年廣東省的GDP便首度超越臺灣,到2016年,臺灣GDP約為5560億美元,連廣東省的一半都不到。假如把臺灣跟大陸各省一起排名,臺灣目前只能屈居第6,落後於河南。緊隨臺灣的四川與湖北,也有望在不久的未來趕超臺灣。如果説GDP或每人平均GDP還是太抽象,那麼從民眾最有感的薪資來看,臺灣已經10多年停滯不前,年輕人對22K怨聲載道,大陸的薪資則水漲船高。去年第3季,北京市平均薪酬達到9900元人民幣,已超過臺北的4.35萬元新台幣(約9600元人民幣)。若是再考慮物價因素,“賺人民幣花新台幣”漸成王道。

  到大陸掙人民幣不再只是藝人的專屬,而是越來越多臺灣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據報道,近年來,臺灣平均每年約有12—13萬人應徵島外工作,其中選擇到大陸就業的比例最高,約佔76%。

  在加快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大陸也為臺灣民眾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近來兩岸媒體熱議的臺師“西進熱潮”便是鮮活的案例。

  除了高薪,大陸提供的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也讓臺灣公私立大學都自嘆弗如。一些大陸高校開出的優惠條件還包括安家費、住房、研究室、社會保險,甚至育兒補貼。隨著中共十九大提出的“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的承諾逐步落地,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效應”已經開始發酵。告別臺灣“小確幸”到大陸打拼,將成為新一代臺灣民眾常態。

  客觀而言,“薪情”長期低迷的臺灣民眾紛紛西進,是經濟和人才流動的規律,情有可原,但也是對民進黨基本政策的嚴峻挑戰。面對人們用腳投票的現象,綠營不但不加反思,反而發表各種奇談怪論。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反覆強調的執政理念。臺灣民眾到大陸掙人民幣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蔡當局不應無視臺灣民眾這一嚮往,更不應選擇逃避。不如一方面直面兩岸情勢大趨勢,真正改善兩岸關係,幫助臺灣民眾在大陸掙到更多人民幣;二方面認真發展21世紀新經濟,提升臺灣軟實力,爭取10年後大陸人重新回來賺新台幣。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