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媒:蔡英文用“去中、反蔣、滅統”求自保

2017年12月27日 08:37:00來源:台灣網

  美國《世界日報》26日社論指出,臺灣民進黨執政遇困境,荒謬的是,舉凡施政不彰,民調低迷,權力遭受威脅時,就形塑政治氛圍,請出三大“敵人”以自保:一個是歷史敵人蔣介石,第二是意識敵人“中國”,第三是島內“統派”。以為只要以民主之名反國民黨、“反蔣”,以自由之名反共産黨、“反中”、“反統”,就能取得政治正當性,翻轉危局,陳水扁執政如此,蔡英文如今依樣畫葫蘆,完全是“山寨盜版”,置臺灣安全于不顧,一切以維持政權為優先。

  儘管臺灣經濟依舊困頓,“外交”持續找不到出路,但當前最受矚目的“法案”,首推“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與“公投法”三讀。“促轉條例”定義臺灣“威權統治時期”從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起,到1992年11月6日金門、馬祖解除戰地政務為止,擺明就是國民黨治理臺灣時期,規定要“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及“處理不當黨産”。

  所謂威權象徵,最具體的是中正紀念堂與蔣介石慈湖陵寢、蔣銅像,以及全臺灣與“中正”有關的符碼,例如中正路、以中正命名的中小學。蔡英文口口聲聲説,法案是為了還原真相、社會和解,諷刺的是,民進黨人都坦承,這個法就是“反蔣”,當然也製造了社會爭議和分裂。

  陳水扁時代就曾以“反蔣”來集結綠營意志,他首先將臺灣最重要的國際機場“中正機場”改名“桃園機場”,將“中正紀念堂”改為“自由廣場”,並經常扯出離世40多年的蔣介石,作為“欺壓臺灣人”的象徵。當時國民黨還佔“立法院”多數,陳水扁無法為所欲為,如今民進黨完全執政,先是以“不當黨産條例”追殺國民黨,讓這個曾是世上最有錢的政黨,如今變得一貧如洗,連日常運作經費都難以為繼。

  然後,再以“轉型正義”為名,全面洗清國民黨執政歷史,全盤否定國民黨執政半世紀對臺灣的貢獻,將國民黨徹底清算鬥垮,以防它重新執政,威脅民進黨政權。近日搜查新黨青年軍,更有整肅“統派”,殺雞儆猴意味。

  “促轉條例”不僅將政治認同詞語載入法條,“立法”技術和定義可議,執行手段更有爭議,讓“促轉會”兼具行政、“司法”權,可裁判處分私人文件,還要在兩年內“還原真相”,提出報告。用意就是跨越蔡英文任期,讓黨産會與促轉會隨時可成為打擊“不義國民黨”的武器,讓國民黨毫無翻身再執政的機會。

  最關鍵的,民進黨以政治手段持續“抹消”國民黨時,也在割除中國連結,建構“臺獨”逐步“建國”的新史觀。因為唯有“去蔣”、“去中國化”、反統一,才能再造“臺灣”的統治正當性。連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都提醒民進黨當局,不要讓“促轉”與“去中”連結。民進黨人雖矢口否認,卻也難以對功過不分、扭曲歷史的粗暴作風自圓其説。

  “促轉”如是,“公投法”何嘗不是。林義雄等“獨派”“長老”力推“公投”,最終目的是爭取“臺灣人民主自決”的機會。雖然蔡英文當局排除了“國號”、領土變更、“制憲”等項目的“公投”,想拆除可引爆兩岸衝突的引信,但民進黨既完全執政,想讓這些關鍵條款必要時“入法”,並非難事。

  臺灣“公投法”修正,和美國國會國防授權法案建議美艦泊臺灣港口類似,都是政治表態,可備而不用,也是測試北京底線。北京用“美艦入臺之日,就是武力統一之時”的強烈措詞警告,蔡英文依然勇於向美方表態,主動要求加入“自由印太策略”圍堵中國,就是想不斷測試北京底線,猛打擦邊球,以穩住“獨派”支援度,讓綠營選民凝聚,維護陷入泥淖中的執政,不在明年縣市長選舉“期中考”失利。

  可以預見,蔡當局為了維護政權,不斷挑釁中國大陸,將重蹈陳水扁當年覆轍,讓兩岸關係越走越僵。有美國學者警告,中國大陸勢必有進一步反制與懲罰作為。不過,對民進黨當局來説,這類打壓反而可能為“臺灣意志”再集結新助力,民進黨當局未必不樂見。只是這樣折騰後,臺灣“外交”、經貿還剩多少老本?為保持政權,屢以臺灣前程為賭注,難道不是臺灣民眾和民主的悲哀?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