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蔡當局課改刪《臺灣通史序》,“去中”再下“獨”手

2017年10月31日 09:46:14來源:台灣網

  臺當局“教育部門”不顧島內各界強烈反對,加快在教育領域的“去中國化”動作,日前把文言文經典著作《臺灣通史序》從“推薦選文”刪掉,引發新一輪爭議。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次臺當局“教育部”刪除《臺灣通史序》可謂“一箭雙雕”:既討好原住民,又可在校園推行“去中國化”。而所謂“古文脫離現代生活”、“文言文拗口難學”、“《臺灣通史序》有歧視意味”,都是“莫須有的罪名”,其意圖是要減少臺灣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淡化年輕一代對祖國的認同和對民族的感情。

  評論摘編如下:

  臺當局“教育部門”不顧島內各界強烈反對,加快在教育領域的“去中國化”動作,繼早前決定把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由45%55%調降到35%45%、“推薦選文”由20篇減少到15篇,日前又以“美化移墾者”、“歧視原住民”等理由把文言文經典著作《臺灣通史序》從“推薦選文”刪掉,引發新一輪爭議。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指出,曾祖父連橫所著的《臺灣通史序》是呈現數百年臺灣當時的狀況,拿現在的標準去評斷數百年前的臺灣狀況,豈不是莫須有的罪名?島內教育界不少人士也認為,《臺灣通史序》遭污名化。臺灣方面把《臺灣通史序》作為語文教材行之有年,何以如今民進黨蔡英文上臺後才“發現”其內容“歧視原住民”?蔡英文去年曾公開批評《臺灣通史》是“典型的漢人史觀”,從那時起《臺灣通史序》就已經埋下了被污名化的命運。近月來臺當局“教育部”大刀闊斧刪除課綱文言文比例,自然深察上意,《臺灣通史序》被“淘汰”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不尊重原住民的人正是蔡英文。她去年8月發表所謂“向原住民族道歉”講話的用詞遣句,不難發現,她對“日本統治時期”最為友善,竟稱“全面而深入的理番政策”,相較之下,“荷蘭及鄭成功”對原住民是“屠殺”、“清朝”則發生“流血衝突”。這種偏頗的史觀根本就是對原住民的嚴重傷害。

  種種史實證明,當年日本殖民者對臺灣原住民的鎮壓手段相當殘忍。據日本殖民機構臺灣總督府公佈資料顯示,1895年至1920年共討伐“生蕃”(住在山區的原住民)138次,殺死7080人。在日本侵佔臺灣期間,共發動了160多次所謂的“剿蕃戰役”,對原住民實施“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原住民族部落遭逢了近乎滅絕的打擊。蔡英文竟以“全面而深入”來美化當年日本侵略者殘害原住民的史實,如何對得起為抗日而英勇犧牲的原住民先烈?臺當局“教育部課審會”説《臺灣通史序》因有不尊重原住民的內容和字眼而要刪去,那蔡英文作為堂堂領導人,竟然扭曲歷史,對當年殺害原住民的日本侵略者歌功頌德,傷害原住民的感情,又當如何處置?其實,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不過是為了拉攏原住民的選票。多年來,原住民被視為國民黨的“鐵票倉”,民進黨遂利用上臺後龐大的政治資源,企圖打破原住民這塊“藍色鐵板”。

  這次臺當局“教育部”刪除《臺灣通史序》可謂“一箭雙雕”:既討好原住民,又可在校園推行“去中國化”。而所謂“古文脫離現代生活”、“文言文拗口難學”、“《臺灣通史序》有歧視意味”,都是“莫須有的罪名”,其意圖是要減少臺灣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淡化年輕一代對祖國的認同和對民族的感情。但當局此舉在島內教育界和文學界都引發強烈抨擊。家長團體也表示,雖然學校減少文言文教學,但仍會加強子女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由此看來,蔡當局推行的“臺獨’教育註定是要失敗的。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