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外交考驗中美面子和裏子

時間:2015-03-13 09:29   來源:中國網

  今年有兩場抗戰(二戰)閱兵式值得關注。一個是中國抗戰閱兵式,一個是俄羅斯的閱兵式。兩場閱兵式都是為了紀念二戰勝利70週年而為。

  作為當年的戰勝國,中俄閱兵式,美英法等當年的戰勝國也應有領導人參與,以共同緬懷世界反法西斯歷史。但世界在變,當年的盟友關係在現實的地緣政治博弈和利益糾葛中已經變得“往事不堪回首”了。

  基於糟糕的美俄關係,美國總統不會出現在莫斯科紅場上,其他西方國家領導人是否給普京總統面子也是未知數。中美關係也有波折,尤其在亞太區域新的地緣政治形勢下,兩強的博弈可謂戰略性的--美國在動員一切可利用的亞太力量,以阻止中國對其全球領導地位的挑戰,實現美國所要達到的亞太再平衡。但是,中美關係維持著鬥而不破、相對穩定的利益攸關關係。

  中國向奧巴馬發出了邀請,希望他出現在中國的抗戰閱兵式上。由於中美兩國領導人在去年北京APEC峰會上所談甚歡,“習奧會”也達成了兩國二氧化碳減排共識。且習近平主席今年秋天還要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奧巴馬在白宮的最後日子裏,中美兩強無論是基於戰略合作還是加深領導人友誼,奧巴馬應該會參加中國的抗戰閱兵式。

  奧巴馬來,中國有面子;奧巴馬受邀,美國也有面子。兩國領導人多見一次面,多一次互動,對中美兩國的“裏子”也大有助益。但奧巴馬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70年前的中國盟友,中美史鮮血凝成的友誼,尤其是飛虎隊“飛”到中國和中國軍隊並肩抗日;還有中美兩國在中緬邊境協同抗日等等,俱往矣。中美亦在朝鮮和越南直面交鋒交惡,“冷戰”時期亦惡言相向。回首往昔,太平洋兩岸的兩個偉大國家,不是與時俱進地好,而是隨著時代沉浮,隨著意識形態的差異而不斷交鋒。利益,成為中美兩強在歷史在現實演進中的核心要素。因而,奧巴馬政府或不敢公開否認二戰成果,但就現實利益觀而言,他和他的美國更看重的是美國和日本的新同盟關係。至於中美反法西斯同盟,起碼不是奧巴馬戰略天平中更重要的砝碼。

  奧巴馬來不來中國,參加中國的閱兵儀式,確乎是個難題。來中國,怕開罪日本,不來中國,亦像中國和世界宣示美國淡忘了反法西斯的那段歷史。更有趣的是,中國還沒有決定是否邀請安倍首相參加,即使邀請日本,對於安倍政府也是難堪。安倍家族,和中國的抗戰(日本軍國主義的聖戰)脫不了干系,安倍的政治理想就是執著于修正日本對鄰國的侵略史觀。他所謂的正常國家化,以及和中國、韓國的領土爭端,圍繞的主題就是讓日本從戰敗國的陰影中走出來,使日本恢復東北亞和亞太強國的地位。

  中日之間既有歷史恩怨,也有現實衝突,當然不會放任日本政府隨意顛覆歷史,將自己打扮成沒有歷史原罪的正常國家。美國政府的現實態度是,亞太威脅不是日本而是中國,否則不會有亞太再平衡戰略,更不會對中國國防預算説東道西,也不會在西太平洋地區連橫合縱恣意找中國的茬。

  奧巴馬參加閱兵式,對於美國政媒兩界言,或認為是向中國屈服。敏感的奧巴馬為了美國政府和自己的面子,可能會隨了美國反華的民意,如此政治風險最小。不來中國,奧巴馬淡忘二戰歷史的現實功利性,也會遭致一些人的批評。對於日本錯誤史觀,美國政府、國會和輿論也不時敲打。而且,對於日本這位現實盟友的忠誠度,美國也未必篤信。在日本“申常”外交公關中,中美在聯合國的立場就是一致的。從歷史到現實,美國或不樂見中國挑戰自己的全球地位,但也擔憂日本正常國家化對美國的威脅。畢竟,中國和美國沒有結構性的歷史恩怨,美國和日本卻有血戰前行的歷史深仇。

  最可能的情況是,奧巴馬以客觀理由不參加中國的閱兵式,而派閣僚代表他。這既給了中國面子,也不至於讓日本難堪,也使美國維持了在中日兩國間的戰略平衡。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