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與西方持久對抗將不可避免

時間:2014-07-31 14:19   來源:新京報

  西方與俄羅斯制裁與反制裁愈演愈烈,某種程度上,一種介於“冷和平”和“冷戰”之間的格局正在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形成。

  近來,俄羅斯和西方主要大國圍繞馬航客機在烏克蘭境內墜落事件展開了一輪又一輪複雜博弈。為了迫使俄羅斯在支援烏克蘭東部地方武裝方面改弦更張,美國、歐盟等西方主要經濟體共同祭起了制裁的大棒,直接將目標指向了事關俄經濟命脈且與普京執政團隊關係密切的軍工、能源與銀行業。俄羅斯一方面宣稱不會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另一方面也對來自歐美及烏克蘭的奶製品、肉類産品等限制進口,並擬定了潛在的反制目標。

  當馬航客機失事被放大為俄羅斯與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道義之爭時,雙方就已經難以克制制裁與反制裁的本源動力。在相當意義上,這一較量已經超出了外交層面,而更多具備了國內政治生態的維度。值此危難之際,對俄羅斯任何形式的批評、譴責和懲戒,都將在相當程度上平息美歐各國當局對俄政策的指責;而由此引起“瘦俄羅斯”的強烈反彈乃至全面對抗,也將成為“跨大西洋世界”重歸“命運共同體”的良機。

  對俄羅斯而言,在利用克裏米亞問題完成華麗逆轉後,已經失去了與西方持續抗爭的動力和需求。俄甚至做好了與西方妥協的準備。要説西方制裁已經讓俄傷筋動骨可能為時尚早,但今天的俄羅斯經濟已經深深地嵌入到全球經濟體系當中。所以,一輪接一輪並不斷升級的制裁措施確實已經對俄羅斯經濟構成越來越大的負面影響。

  西方的制裁及俄羅斯的反制裁註定是一把“雙刃劍”,但這種“雙刃劍”對俄和西方國家的傷害程度是不同的。儘管俄對美歐制裁表面上嗤之以鼻,但實際上雙方實力的對比已經先驗地註定了一旦制裁長期化,俄將是一個失敗者。

  更關鍵的變化在於,克里姆林宮的世界觀由此發生了變化,“體制安全”問題成為了普京及其側近團隊的絕對優先目標。傳統的堡壘意識和“不安全感”在普京治下的俄羅斯,正在加速回歸,並更加傾向於斷定西方的戰略目標是要顛覆現政權。這樣一來,主導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主要規則將不再是以鬥爭求合作,而變成了以鬥爭求生存。

  種種跡象顯示,在某種程度上,一種介於“冷和平”和“冷戰”之間的格局正在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形成。俄方西方之間曠日持久的疏遠與對抗似越來越不可避免。(楊成 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