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事件或成為美國應對烏克蘭危機的新著力點

時間:2014-07-21 14: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17日晚,馬航MH17號航班墜毀於烏克蘭東部,機上人員全部喪生。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就此發表講話,稱這是一場全球性災難,凸顯了烏克蘭局勢的嚴重性,強調事件發生在俄羅斯支援的烏克蘭分離勢力控制地域,美國將隨時提供援助,並將繼續領導解決烏克蘭危機。此前不到24小時,美國及一些歐盟國家剛對俄發動了新一輪嚴厲制裁,以懲罰拒不合作的俄羅斯。馬航事件可能成為美國應對烏克蘭危機的新的著力點。

  奧巴馬表示,他已經與馬來西亞、荷蘭和烏克蘭領導人通過電話,並將繼續與澳大利亞總理及其他國家領導人聯繫,來對這一災難做出回應。

  “可以肯定,對於歐洲和全世界來説,事件是一次警鐘,告訴人們烏克蘭東部地區不斷升級的衝突局勢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這種後果不會僅限于當地,這種後果也不會被遏制。”奧巴馬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一架載有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亞洲民航客機,在歐洲上空被毀滅,這是一場全球性的悲劇,國際社會必須立即進行可信的調查。”

  美國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後,因為害怕損害經濟合作關係,顧忌對俄羅斯能源的嚴重依賴,歐洲拒絕採取同樣嚴厲的措施。但此次馬航客機遇難者中的一半多是荷蘭及歐盟國家公民,荷蘭首相馬克呂特稱,荷蘭舉國哀痛,“這個美麗的夏日以最黑暗的方式結束了”。

  分析人士指出,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都將促使國際社會更關注烏克蘭,注意莫斯科在其中“推波助瀾”的作用,國際社會可能支援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要求嚴懲肇事者及其支援力量的輿論可能使歐盟國家領導人面臨新的壓力,他們不得不重新評估對待俄羅斯的方式。路透社引述一名美國官員的話稱,一些人原以為烏克蘭跟自己沒什麼關係,現在他們發現自己錯了,馬航事件動搖了一些歐洲國家原以為烏克蘭危機大體可控的觀點。

  當前,歐洲官員的反應仍頗為謹慎,不願歸咎於任何一方,表示仍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訊去作出結論。《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赫布斯特的話表示:“最終,這會增加歐洲的壓力,促使他們採取一些很久之前就應該採取的措施。但反對採取強硬措施的力量仍然強大,所以它不會消失。只是他們的立場剛剛受到了猛烈衝擊,所以歐洲應該會採取一套更強硬的制裁措施。”

  18日,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副助理羅茲表示,奧巴馬已經與英國首相卡梅倫、德國首相默克爾通過電話,討論烏克蘭局勢並明確表示,如果俄羅斯不改變立場,“歐洲應該採取更嚴厲的措施”。

  相較大力強調事件的警醒價值,奧巴馬在對事件真相的表態上還是小心翼翼。奧巴馬稱,更多的資訊將在一天、兩天,一週或者一個月出現,人們要警惕“跑到事實的前面”。對於是誰下令發射的導彈、事情是怎麼發生的等關鍵問題,仍需要去發現更多的證據。但奧巴馬也強調,俄羅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説,當前烏克蘭東部的亂局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因為俄羅斯支援那些分離勢力。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司前官員塞繆爾查拉普分析認為,俄羅斯可能做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一是馬航事件成為一個為臨界點,讓俄羅斯人退後一步。普京不希望這樣的事件發生,但如果向大量缺乏訓練、不可靠的人提供精良武器,出現眼下這種情況的風險就會大幅上升。二是普京可能會認為,反正美俄關係已經降到冷戰後的冰點,跟西方社會對抗也沒什麼損失,因此反而會繼續加大對烏克蘭民間武裝的支援力度。

  奧巴馬稱,在此前的通話中,他已經向普京總統明確表示,美國希望優先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但普京總統和俄羅斯政府必須做出戰略抉擇:是繼續支援試圖推翻烏克蘭政府的那些使用暴力的分離勢力,還是與烏克蘭政府一道努力,達成一份考慮所有烏克蘭人利益的停火及和平協議?

  在普京與奧巴馬通話後,克里姆林宮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稱雙方詳細討論了烏克蘭危機,普京反覆表示需要立即達成停火協議。此後,普京還表示,如果世界和平,如果烏克蘭東南部沒有重新陷入戰爭,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奧巴馬則繼續警告稱,只要俄羅斯繼續支援烏克蘭分離勢力,美國有能力使俄羅斯付出更大代價。(駐美國記者 劉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