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事件導致俄與西方出現“冷戰後”對抗

時間:2014-07-24 09: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馬航墜機事件調查工作正艱難啟動,輿論大戰愈演愈烈。但真相似乎並不重要,因為美歐“認定”烏克蘭東部民兵武裝為“元兇”,以此向俄施壓,以制裁相威脅。雖然美歐立場不盡相同,但希望借機向俄施壓加快解決烏克蘭問題的目標是一致的。圍繞馬航事件的政治博弈正讓俄羅斯與西方關係陷入“冷戰”後最冰冷又脆弱的“轉折關頭”,“新冷戰”的陰影從未如此接近。

  美國對俄形成討伐之勢

  墜機事件剛一公佈,美政要就認定飛機是被俄支援的民間武裝擊落的,並暗指俄羅斯提供幫助。隨著事件發酵,美對俄的指責從隱晦到直白,發聲的政治人物層級也在不斷提高,從兩黨領袖到國務卿克裏、副總統拜登,最後到總統奧巴馬,就連美國著名的戰略家布熱津斯基也公開指責俄是真正兇手,要求嚴懲俄。可見,在對俄強硬問題上美國上層已統一立場,認為當前是“阻擊俄的最好時機”,要大炒特炒馬航墜機事件,所以美國在這個與自己並不直接相關的問題上表現得異常活躍,欲“先入為主”引導國際輿論,對俄形成討伐圍攻之勢,並搶佔輿論和道德制高點。

  奧巴馬21日專門就烏克蘭問題發表聲明稱,如果俄羅斯不能嚴肅認真地嘗試解決烏克蘭危機,那麼俄將面臨進一步的國際孤立。他稱,馬航MH17事件需要徹底調查,而烏民間武裝一直阻礙調查。俄羅斯一直支援烏民間武裝,提供訓練和裝備,因此俄有責任要求烏民間武裝配合國際調查。奧巴馬警告稱,普京支援調查的承諾需要用行動來證明,如果俄繼續破壞烏克蘭主權並支援分離主義者,俄將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更高的代價。按他的話,普京必須改變現在的戰略,並且認真地去解決烏克蘭危機。他同時強調,需要作出的決定不應破壞烏克蘭主權和烏克蘭人民自主選擇命運的權利。關於頓巴斯民兵武裝,奧巴馬稱他們不僅對烏克蘭是危險的,而且對國際社會也是危險的。

  此前,在馬航事件發生的17日當天,美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稱:“若結果確定是分裂分子或俄羅斯誤以為是烏克蘭戰機(而將其擊落),我認為他們將會而且必須付出地獄般的慘痛代價。”他呼籲美國加大對烏克蘭危機的干涉力度,為烏政府提供更多武器支援,並加大對俄制裁。18日,美前國務卿希拉裏表示,若失事的客機最後確認遭烏民間武裝擊落,歐洲國家應採取更多動作,歐洲領導人必須要提醒普京,他做得太過分了,歐洲國家不會袖手旁觀。19日,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對《今日美國報》表示:“在這件事上普京手上沾了西方人的血。我們應痛擊俄羅斯經濟。”布熱津斯基説,美歐應加大對俄制裁,同時為烏克蘭提供高級反坦克武器、地對空導彈、情報和顧問,以提高烏軍事實力。

  美國雖如此高調指責俄,但至今未拿出像樣的、確鑿的證據,就連美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都表示,美應當公開關於烏民間武裝涉嫌馬航客機墜毀事件的證據,這樣才能讓華盛頓在馬航墜機問題上的立場更加可信。迫於內外壓力,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與其他情報機構22日通過《華盛頓郵報》公佈了馬航班機遭襲與俄羅斯軍援烏克蘭民間武裝的衛星照片,稱這些照片能證明擊落馬航客機的導彈是從烏民間武裝控制的區域發射的,並通過辨識民間武裝領導人對話真實性之後初步確定,馬航MH17悲劇事件由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所為。據報道,《華盛頓郵報》22日首度公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DNI)辦公室所提供的馬航MH-17班機飛行路徑、SA-11“山毛櫸”導彈發射與爆炸地點和客機殘骸墜落區域等衛星照片與高度敏感的情報資訊,反駁俄羅斯官方與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否認擊落馬航的證據。

  至於烏民間武裝與俄羅斯的關係,美情報官員首度稱,俄羅斯在烏俄邊境城市羅斯托夫附近設立軍事前哨站,訓練東部民間武裝並提供武器,俄羅斯的行動在6月期間大幅擴張,坦克、導彈發射器等裝備在事件後持續流入烏克蘭東部。CIA與情報機構聯合向美國媒體説明情報資訊,資深情報官員説,美方已排除烏克蘭軍隊涉案的可能,因為烏克蘭沒有高度可達到馬航客機約1萬米高空的防空導彈防禦系統。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提供的衛星解析照片顯示,俄方雖承諾從烏克蘭撤軍,但仍持續在邊境擴充軍備,並掩飾武器流入烏東部的痕跡。美官員説,俄羅斯還調動舊式與未服役的坦克,因為新裝備將透露俄羅斯暗中軍援烏克蘭民間武裝的資訊。至於烏克蘭當局情報機構取得的民間武裝在事件前後對話的真實性,美國情報官員表示,經比對後,“頓涅茨克共和國”國防部長斯特萊科夫在馬航客機墜落後自稱打下運輸機的談話都是真的。

  但美國國務院代表哈爾夫也表示,是誰發射的導彈,俄是否與此有關,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