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飛機引發的漩渦

時間:2014-07-22 09:5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7月17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普霍爾機場,即將執行飛往馬來西亞吉隆坡任務的MH17航班停在G3登機口。這架波音777客機當天在烏克蘭東部墜毀,航班上共載有298人。 新華社/路透

  7月17日,馬航客機MH17在烏克蘭境內被擊落墜毀,機上298個鮮活的生命瞬間隕落。這起令人悲痛的事件一經報道,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震驚和密切關注。由於被擊落的客機恰好位於近期烏克蘭政府軍和民間武裝激烈交火的地點,特殊時期加上特殊地點,馬航事件給世界帶了不可預知的重大影響。

  又是馬航!馬來西亞航空真是禍不單行。突如其來的墜毀事件讓馬航股票暴跌13%,加上4個月前突然失聯的MH370客機還遲遲未有明確結論,讓原本就經營不善、管理不力的馬航雪上加霜,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同時,國際市場也已經受到衝擊:全球股市普遍下挫,政府債券、黃金等避險資産價格出現上揚。

  那麼,到底是誰擊落了飛機?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失?俄羅斯、烏克蘭、烏東部反政府武裝,三方展開了“口水戰”,令事件真相越發陷入重重迷霧。俄總統普京稱,任何人都不應該利用馬航MH17墜毀事件來達到其自私的政治目的。

  有專家分析稱,此次馬航被擊落事件可能會成為催化新一輪危機的起點。比如,烏克蘭政府可能利用這一事件在東部進行更大規模的反恐行動。俄羅斯也有了更好的藉口指責烏克蘭政府。美國也在大做文章,進一步加快制裁俄羅斯的腳步,意圖影響烏克蘭的局勢。美國國務卿克裏20日譴責俄羅斯説,大量證據顯示俄參與了馬航客機在東烏克蘭上空被導彈擊落事件。

  此前,許多歐盟國家顧忌與俄羅斯的經貿關係和對其能源的依賴,在制裁俄羅斯的力度上態度不明確。這次的遇難者中超過一半是荷蘭人,還有十幾人來自其他歐盟國家,因而情況就有可能發生變化。有分析認為,曾經試圖在俄羅斯與西方對峙中尋求相對中間立場的美國盟國,在這次墜機事件後,可能會支援加大對俄制裁,從而結束烏克蘭危機。

  無論如何,馬航MH17事件為本就身處大國深度博弈中的烏克蘭局勢增添了新的變數。

  面對洶湧的國際輿論,普京壓力倍增。不過,令人多少有些想不到的是,另一個人也面臨尷尬的抉擇。在“老大哥”美國認為親俄派武裝組織擊落了客機的情況下,日本如果偏向俄羅斯,將失去美國的信任,但如果過於配合美國,則會刺激俄羅斯,影響到日本政府採取的“對俄和睦外交”。

  凡事都有兩面性。目前事態的嚴重性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憤慨,聯合國安理會、歐盟、美國、中國等國家或組織紛紛提出嚴厲批評,指責這次事件的肇事者。或許這次由烏克蘭危機帶來的巨大風險能讓世人警醒,全世界特別是歐洲各國領導人能感受到未來的危險前景,停火談判的和平力量能由此發揮更大的作用,烏克蘭局勢能得到和平解決,這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孫瑩雙)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