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蕩了,誰最傷?

時間:2014-07-22 09:5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5月15日,在黎巴嫩東部貝卡谷地一敘利亞難民營,兩名敘利亞難民兒童在期盼著國際救濟和慈善機構分發食物。來源:新華網

  這是個多事之夏。敘利亞戰火未息、伊拉克暴恐勢力建成了“國中國”、巴以戰火越燃越烈……好像這一切還不夠熱鬧,本就緊張的俄烏局勢因為一架馬來西亞飛機的墜毀更加劍拔弩張。在各種衝突中,究竟誰最傷?

  國際油價:漲漲跌跌都是它

  本週末牢牢佔據世界注意力的無疑是馬航墜機。飛機在敏感的烏克蘭東部墜毀,根據烏克蘭政府方面的消息,飛機是遭俄制“布克”地對空導彈擊落。消息一齣,全球股市大幅下挫,刺激黃金和原油價格大漲。同時,美國剛剛宣佈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馬航墜機後,俄烏局勢、美俄關係面臨新一輪挑戰。受避險情緒的直接刺激,美原油期貨大幅收高2%,布倫特原油期貨漲0.8%。

  國際油價好像世界最敏感的神經之一,一有風吹草動,總會最迅速地作出反應。近期,地緣政治的動蕩已經成為油價波動的主要推手。

  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産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然而,正是在這片流淌著“黑金”的土地上,宗教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正式“建國”,成為壓在世界原油市場心口的一塊巨石。就在上個月,國際能源署還宣稱:“長期看來,伊拉克勢必會成為全球石油生産的主要支柱國之一,並且還將是全球石油出口增長的主要貢獻國。”按照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到2035年,伊拉克石油産量將達900萬桶/天,超過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石油出口國。這種樂觀估計無疑遭遇了極大挑戰。

  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經濟仍將受石油的影響。然而,無論是巴以重燃的戰火,還是伊拉克與利比亞的暴力衝突,當然還有馬航墜機引發的俄烏局勢進一步緊張……每一處動蕩都將牽動脆弱的油價,都將讓世界的心跳隨之波動。

  某些國家:扭扭捏捏小算盤

  局勢動蕩了,有些國家會在各種博弈之中大得其利,但也免不了傷痕纍纍,甚至會感到委屈。

  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出事,幾乎都能看到美國“老大”的身影。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強國,美國已經習慣了對全世界的“干預”。不過,最近一輪的地區動蕩卻讓美國覺得自己很受傷。

  馬航墜機了,美國氣勢洶洶跳了出來,一副要俄羅斯“付出代價”的氣勢。這背後,是美國不足為外人道的“委屈”。克裏米亞問題出現後,美國撂下了狠話,結果等到克裏米亞真的成了俄羅斯的一部分,美國卻是“雷聲大雨點小”,讓世界又多了一個談資而已。等到美國好不容易下定決心開始制裁俄羅斯,卻因為無法得到歐盟的全力支援而遲遲無法達到其想要的效果。美國難免會有些窩火。

  其實,在最近一輪的地區動蕩中,讓美國面上無光的豈止烏克蘭這一處。自上任之初,國務卿克裏就開始對巴以局勢進行忘我的斡旋,結果卻是熊熊的戰火。在敘利亞,美國從一開始就斬釘截鐵要巴沙爾下臺,結果卻是巴沙爾的再次連任。在伊拉克,美國一手訓練的士兵在敵對勢力面前望風而逃。

  這一切或許能讓世界越發看清,對一個相對實力開始下降的美國而言,面子神馬的都是浮雲,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利益才是王道。不過,各種扭扭捏捏的小算盤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習慣了“領導一切”的美國“老大”或許真的覺得有點小受傷。

  無辜平民:生死別離最無助

  沒有人能夠否認,無論在怎樣的地緣動蕩中,最受傷的莫過於無辜的平民。

  馬航班機上那幾百條無辜生命就因為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了錯誤的地方,戛然而止。

  巴以此輪衝突中,死亡人數已經超過400人,傷亡人數還在不斷上升。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據,這些人中大部分是平民。

  在敘利亞,“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衝突已造成超過16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衝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國際社會對生命、自由和財産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包括《日內瓦公約》、《海牙條約》等在內的諸多國際條約都體現著人類觀念的變化。

  然而,在衝突中死亡的平民比例卻也越來越高。紀錄片《戰爭製造者們》展示了一組平民傷亡數據:一戰的傷亡人數中10%是平民,二戰這個數字達到50%,而在越戰中,平民佔傷亡數的70%,伊拉克戰爭中,這個數字達到90%。這組數字或許並不準確,但是動蕩中,大量平民的傷亡卻是不爭的事實。

  世界動蕩了,誰最傷?答案真的很簡單。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