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權正將日本推向懸崖

時間:2013-05-06 14:27   來源:光明日報

  最近,國際媒體聚焦於安倍晉三的一系列言行上,雖然有好事者刻意圍觀,但更多的是對日本政權右傾化的深層次憂慮。在短短的半個月之間,日本首相忙不迭地上躥下跳,先是極其荒謬地拋出“侵略未定義論”和修改“村山談話”精神,隨後又荒唐可笑地在“恢復主權日”上三呼“天皇陛下萬歲”,緊接著是馬不停蹄地開展多邊外交為中國“畫地為牢”,近日又不遺餘力地發起民調試圖修改“和平憲法”。安倍如同跳梁小丑,上演著一幕幕讓人不齒的鬧劇,其“歷史修正主義”昭然若揭。

  任何政治言行的背後都蘊藏著相應的政治目的和訴求。安倍作為一名資深政客,其極右言行既不是想當然的一時衝動,更不是展示真我的傾情秀,反映的是日本國內某些右翼勢力的政治意圖。對其近期的一系列舉動深入分析,不難揭開這些極右言行的“遮羞布”,還原安倍政權的真正政治目的。

  一是妄圖修改“和平憲法”。日本是一個經濟大國,但受制于“和平憲法”,沒有“戰爭權”和“軍隊”,從法理角度決定了日本遠非是一個軍事大國。安倍欲通過修改憲法第96條以降低修憲門檻,減少修憲障礙,最終實現將天皇定位為“元首”及建立國防軍的自民黨修憲草案內容,使日本擁有軍隊和行使戰爭的權力。輿論認為,安倍推動修憲的意圖已經公開化,其主要目標被廣泛認為是要修改戰後日本的“和平憲法”條款,即宣佈日本“放棄戰爭”的憲法第9條,為日本將自衛隊最終升級為軍隊、重獲戰爭權力掃清道路。安倍更是大言不慚地向媒體表示,不必就修憲問題向中韓作出解釋,招致中韓政府的一致批評和強烈譴責。安倍的修憲行徑不啻玩火自焚,只能將日本社會引入保守、嗜武、專制的怪圈,嚴重阻礙經濟改革,不符合日本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謀求參院選舉勝出。安倍率自民黨參加眾議院選舉並取得完勝,現階段超過70%的民意支援率讓其剛愎自用,加之在國內經濟領域的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更讓安倍渴望在今年7月份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大獲全勝。他的近期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迎合國內保守派政治勢力,直接指向參議院選舉,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由於在日本國內,對外強硬的政治主張受到追捧,安倍恰恰是利用這點,主動出擊,打出“右傾化”的“王牌”,歪曲歷史、美化侵略、敵視中國、力求更多支援。有評論指出,安倍不惜煽動民族主義風潮,大肆散佈極右言論並不斷付諸行動,為的就是謀求7月份參議院更多的選票。安倍的言行如同飲鴆止渴,利用民眾的保守觀念和民族情感雖可獲取更高支援,但最終只會將日本政壇進一步推向右傾化的泥潭,促使右翼勢力的政治氛圍不斷濃厚和畸形道德價值觀深遠傳播。

  三是準備長期對抗中國。自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使之“國有化”以來,中日關係墜入“冰點”:高層互訪取消、兩國輿論針鋒相對、民眾遊行抗議此起彼伏、執法船隻摩擦不斷,這都間接促使日本右翼勢力重新抬頭。近年來日本政壇混亂不堪,首相更替成了家常便飯,你方唱罷我登場,但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從未放棄對中國的窺視和警戒。日本政府之所以膽大妄為,一方面源於美國盟友的公開支援,仰仗《美日共同安保條約》,力圖重塑正常大國形象,擴大在亞洲範圍的影響力,為美國戰略東移衝鋒陷陣、搖旗吶喊;另一方面是狹隘的島國心理激發起的變態“憂患意識”作祟,難以接受中國的和平發展,“使絆子”、“下黑手”,無所不用其極,試圖製造摩擦,與中國“掰手腕”,以達到延緩中國發展的目的。可以預見,安倍政權將會繼續保持與中國長期對抗的架勢,以達到其長遠的戰略目標。

  日本政治加速“右轉”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論説,安倍一直在隱藏其惡魔般的國粹主義,但他摘下假面具,露出真面目不過是時間問題,安倍的右傾化路線將成為發展經濟的阻礙。安倍政權的極右言行不僅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和批評,也在日本國內引發一片質疑和反對。日本社民黨黨首就直言不諱地批評內閣右傾化言行,堅決反對修改《和平憲法》。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安倍已在右傾化的路上越走越遠,歪曲侵略歷史,否認侵略罪行,現在又顯示武力“肌肉”。這些言行已經將日本政權推向了懸崖邊緣,再不反思和收手,日本只能吞下自釀的苦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