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食品領域為何頻現醜聞

時間:2013-04-15 14:48   來源:人民日報

  4月8日,瑞典食品管理局要求司法部門調查一家食品企業。該企業向瑞典零售商銷售的460千克“牛排”,經檢測卻被發現是100%的馬肉。該企業辯稱,這些鮮肉是被當作牛肉從波蘭進口的。自1月15日“馬肉風波”引爆以來,不少歐盟國家捲入這一醜聞。隨著更多的案件被曝光和調查的深入,更多食品領域的醜聞被發現,歐盟的食品安全和監管體系遭到嚴重質疑。

  安全問題曾屢屢發生

  這場席捲16個歐盟國家的“馬肉風波”並非歐盟歷史上最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近日,瑞典媒體逐一回顧了歐盟歷史上的食品安全事件,包括讓人談牛肉色變的源自英國的瘋牛病,蔓延荷、比、德等國的二惡英污染,吉百利巧克力被沙門氏菌污染等等。這些事件一再拷問著歐盟食品監管體系,對歐盟的食品安全政策提出質疑。

  2000年1月,歐盟理事會發表了《食品安全白皮書》,對歐盟和各成員國提出了要加強“從農場到餐桌”的監管要求,奠定了實行統一的歐盟食品安全體系的基礎。2002年,根據白皮書的要求,歐盟食品安全局成立,其職能是在歐盟範圍內制定科學的食品法規,從根本上保證食品政策的正確性及可實施性。根據歐盟的要求,各成員國紛紛組建或改革本國的食品監管機構,將食品監管的職責集中起來。歐盟統一了食品標準和安全規範,使各成員國的食品安全水準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在此次“馬肉風波”中,歐盟及各成員國的食品監管機構所發揮的作用參差不齊。

  1月,愛爾蘭率先發現馬肉醜聞,2月8日,歐盟食品安全局與英、法等相關國家進行溝通,並通過“歐盟食品與飼料預警體系”將消息發佈到所有成員國。接著,歐盟召集各涉案國家農業部長會議,討論應對措施,以恢復人們對肉食的信心,防止違規馬肉進入食品鏈。3月,歐盟各國農業部長達成協定,所有歐盟成員國對牛肉進行DNA檢測,查證是否混有其他肉類,是否含有違禁藥殘留。各成員國食品管理機構要在1個月內完成2250起檢查。

  瑞典食品管理局新聞官盧卡斯林奈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化使食品安全問題跨地區、跨國家出現。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有統一的市場和統一的食品監管機構,在出現類似“馬肉風波”等食品問題時迅速行動起來,協調各國搜尋源頭,這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開始。經驗表明,歐盟各國統一協作、應對危機比單獨國家行動要好得多。另外,歐盟食品機構在此次風波中加強資訊披露和與媒體的溝通,減少資訊不對稱,增強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確保消費者在第一時間得到準確資訊,這都緩解了市場緊張情緒。瑞典食品管理局在進行的100起DNA檢測中,能定時發佈食品市場檢測資訊,通報不合格食品的召回資訊,使消費者了解食品安全的真實情況。

  統一監管隊伍並不存在

  儘管歐盟食品管理體系看上去很完備,但食品問題仍不時出現,個中原因發人深思。歐盟委員會健康與消費者事務委員托尼奧伯格日前表示,“有人以為歐盟委員會有一個檢查或監管者隊伍,來執行食品領域的法規,他們應該知道,根本不存在這樣的隊伍。”他承認,歐盟委員會無力保證各國都遵守其食品安全規則,要靠各成員國履行責任。瑞典《每日新聞》的社論稱,統一的歐盟市場加劇了行業競爭,促使商人們想盡一切辦法降低食品生産成本,甚至不惜採取包括欺詐、賄賂等非法手段,以至於食品問題不時在歐洲出現。

  一方面是商人的利欲熏心,另一方面是歐盟統一市場環境下監管難度加大。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商學院教授房曉輝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此次席捲歐盟的“馬肉風波”暴露了歐盟各國在食品安全和監管方面的漏洞。風波根源在於,雖然歐盟委員會的眾多官員制定了大量規則、發佈了很多指令,但是卻缺乏執行這些規則與指令的權力與資源。歐盟雖然有共同的市場,但各國發展水準不一,在食品安全、食品監管等方面的立法也千差萬別。歐債危機進一步拉大了歐洲南北差距。在政府監管鬆懈、有法不依或者缺乏執行力的情況下,很多食品儘管貼著標簽,其實可能連包裝商都不知道原材料或産品是否安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