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三年全球經濟緩慢復蘇

時間:2013-01-06 14:12   來源:人民日報

  受國際金融危機後遺症的影響,2012年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均呈現出增長率下滑的態勢,創下了過去三年復蘇進程的最低點。展望2013年,受大國經濟刺激政策驅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3.6%左右,比上年度略有加快。不過,由於仍將受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的困擾,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趨勢不會改變。具體説來,全球經濟復蘇的障礙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發達國家解決主權債務危機尚無明確的出路。看起來,主權債務危機只是歐元區的問題,實際上美國和日本也面臨主權債務危機的威脅。歐元區的債務危機仍有可能重新引爆,美國兩黨在新年最後時刻就“財政懸崖”達成的協議並不治本,日本的債務問題因政府更疊也被暫時擱置起來。面對不斷惡化的債務危機,發達國家普遍擱置債務問題。

  第二,發達國家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有可能會産生長、短期不同的雙重效應。為了經濟增長目標,美日歐一致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政府不斷發債,央行無限制購買債券。美國“引領潮流”,歐洲央行跟著改變了一貫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原則,就連全球最高債務率的日本,安倍政府也強制要求央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短期看來,這樣做有助於促進經濟復蘇。然而長此以往,發達國家有可能通過這種方式把債務轉嫁出去。對債權國而言,如果美日歐一道實現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目標,對衝風險的空間基本喪失。

  第三,新興市場國家難以恢復危機前的高速增長狀態。在金融危機前的10年間,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保持了連續高速增長。2011—2012年的經濟減速,很可能標誌著這種高速增長階段的終結。從外部環境看,發達國家的低速增長還將持續一個時期,外需疲軟制約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增長。從內部動力看,支撐高速增長的大規模信貸投放已經不可持續。過去10年間,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的信貸存量佔GDP的比率已經提高了20個百分點以上。內外合力,導致新興市場國家自國際金融危機後出現“外冷內熱”、頻繁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導向的現象。不過,即便多數新興市場國家都開始下調了潛在增長率,新興市場國家仍將是全球經濟最有活力的部分。

  值得欣慰的是,除了大國都在採取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外,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已經開始改善:房地産市場呈現企穩態勢,以頁巖氣為代表的新能源不僅有助於改變世界能源供求格局,而且為美國“再工業化”、爭奪新一輪支柱産業的制高點提供了先機。因此,在主要發達國家中,美國經濟增長的前景最為人們看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