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在去年歲末的大選期間,力批民主黨政權三年多執政期間的外交政策,指出其對日本外交最大的破壞就是破壞了日本對外關係中的基軸關係——日美關係。因此,當時以自民黨總裁身份參加競選的安倍晉三,表示如果自民黨獲勝,他出訪的第一個國家將是美國,意在進一步強化日美同盟關係。
去年12月16日,安倍晉三率領自民黨如願大獲全勝重掌政權以後,更是屢次表示不僅第一個出訪的國家將是美國,還希望把出訪日期確定在1月下旬,也就是奧巴馬舉行第二任總統任期儀式的時候,安倍晉三能夠成為“座上賓”。誰料,就在安倍晉三積極準備美國之行的時候,日美關係悄然亮起了紅燈。
日美關係亮起紅燈的表現之一,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給安倍晉三的就職賀電中,不僅對安倍晉三再次出任首相表示祝賀,同時還對民主黨政權第三任首相野田佳彥在任期間推助美日關係發展表示感謝。表現之二,是在世界具有影響的美國主流媒體《紐約時報》發表了題為《試圖重新否認歷史》的社論,指出安倍上臺前後陸續發表否定日本侵略戰爭歷史的言論,是一個“右翼的民族主義者”。表現之三,是1月4日安倍晉三在三重縣會見記者的時候表示,美國政府方面在討論財政之崖的問題,一時沒有時間,他原來準備的1月下旬美國之行可能要推遲到2月以後了。
分析人士指出,從外交禮儀上,當不同的政黨更換政權以後,外國政要給新政權的賀電中稱讚不同政黨的前政權,具有對新政權“侮辱”和“警告”的意味。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給安倍晉三的賀電中稱讚野田佳彥,實際上是在暗示“你必須做得比野田佳彥更好”。此外,在一個日本首相剛剛上臺的時候,美國主流媒體就作出否定性的評價,這在戰後美國歷史上還是從未有過的,由此可見美國在疏離安倍晉三。再次,日美雙方以美國內部“財政之崖”討論緊張為由推遲安倍晉三的美國之行,顯然是一種説辭,背後還有更深刻的原因。
熱臉貼了冷屁股。渴望改善日美關係並強化日美同盟的安倍晉三政權,為什麼會導致日美關係亮起紅燈呢?
第一,安倍晉三關於“歷史認識”問題的發言,引起美國的憂慮。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亞洲問題專家邁克爾?格林近日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如果安倍在‘歷史認識’問題上走強硬路線,那麼美國在亞洲的工作重心——特別是與盟友日本和韓國之間的關係——可能會面臨倒退。” 美國對外政策分析研究所的亞太研究項目負責人韋斯頓?小西也向媒體指出,“美國決策者擔心安倍的修正主義傾向會在該地區引發新的緊張局勢。”事實上,安倍晉三上臺前後否定日本侵略戰爭中的慰安婦問題,試圖修改日本政府關於“歷史認識”問題的三大談話,準備對歷史問題作出再評價的種種言論,都讓美國擔心。1月6日的《日本經濟新聞》更是透露,去年年底,美國通過多種渠道分別向幾位日本高官傳遞了這種憂慮。因為在亞洲地區,不僅要與日本相處,還要與中國、朝鮮相處。
第二,安倍晉三“暴走”式的擴軍行為,讓美國感到不安。美國五角大樓前官員、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詹姆斯?肖夫近日表示,“如果安倍的重心是加強軍隊的進攻能力以對抗中國,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那也許會造成更多的問題,得不償失。”事實上,安倍晉三齣任首相以後,親自掌握防衛大權,頻頻下令修改民主黨政權的《防衛計劃大綱》、《中期整備計劃》,準備大幅增加軍費預算,配備美國新型運輸機“魚鷹”,購買美國最新型無人偵察機“全球鷹”,所有的這些都是針對中國和朝鮮,使東亞地區局勢再次緊張起來。這與美國奧巴馬政權重視亞太地域安定性的政策發生衝突。美國不希望被日本綁在戰車上。
第三,對“強化日美軍事同盟”的認識産生歧義。從表面上看,日美兩國目前都有強化日美軍事同盟的願望。美國希望在強化日美軍事同盟的同時,仍然保持這種同盟關係中“美主日從”的隸屬關係,只不過是讓日本通過一些“鬆綁”,為美國在全世界的軍事佈局更多地出錢、出人、出軍隊。而安倍晉三政權則希望通過強化日美軍事同盟,實現這種同盟關係中的“對等性的關係”,讓日本不僅為美國出錢、出人、出軍隊,還要讓美國真正地“保護”日本,並試圖用釣魚島問題做日美軍事同盟的試金石。對此,美國自然會高度警惕。
不聽話就打屁股!戰後的一部日美關係史,就是一部美國對不聽話的日本政治家打屁股的歷史。從田中角榮、小澤一郎、福田康夫、鳩山由紀夫的政治生涯中,都可以看到美國打屁股的印痕。現在,安倍晉山要麼選擇完全隸屬美國,在強化日美軍事同盟關係的時候不能打破美國未來與中國探索構建“G2”格局的佈局,要麼選擇口是心非,游離于美國之外,或者“綁架”美國。選擇前者的話,紅燈很快可以改變為綠燈,日美關係順暢起來;選擇後者的話,安倍晉三的“2.0時代”將很快結束。
其實,在日美關係亮起紅燈的時候,安倍晉三也不妨靜下心來向美國學習一下。既然美國因為處理“財政之崖”問題而無暇接待安倍晉三,就説明美國認為國內的經濟問題重於外交問題。在競選中把“經濟在建”放在首位的安倍晉三,此時真的應該做更大的投入,振興連續20多年下滑的日本經濟。民生,高於一切。(蔣豐 作者係《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