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給企業和國民構築安穩空間

時間:2012-12-17 13:44   來源:人民日報

新加坡一景。本報記者 丁剛攝

張芳曼製圖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新加坡居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作為“東亞模式”的佼佼者,新加坡成功故事的背後,也有遭受挫折的經歷。本報記者近日赴新加坡採訪,采寫了這組報道,希望能為讀者揭示新加坡國民收入增長的奧秘。

  收入增長,不只是多賺錢

  新加坡不養懶人,這是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名言。在新加坡採訪,聽到最多的是,新加坡能給所有國民最大的福利就是非常充分的就業。就業是新加坡經濟政策的核心。圍繞這個大前提,新加坡在整個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非常強調經濟發展和就業、收入的相關性,整個社會的政策設計也圍繞就業這盤棋展開。

  居民找工作,需要良好的就業環境。有工作,才有收入。政府並不是直接為居民提供福利,而是通過“親商”政策來達到親民的目的。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商環境,減少企業稅負、提供貸款和補貼,建立服務型政府,建立良好的勞資關係,政策透明,政府廉潔,法制完善,這一系列政策都配合“親商”政策展開。世界銀行近年來發佈的企業營商環境指數中,新加坡排名第一。

  居民找工作,需要就業競爭力。教育制度和在職培訓也是這盤棋上的重點。新加坡十分重視教育投入,政府對教育的投資從1980年到1990年增加了大約2倍,到2000年又增加了1.8倍。同時,政府積極做好在職培訓,及時和企業溝通,對職工進行在職培訓提供高額補貼。《2012—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認為新加坡的教育品質全球第三,數學和科學教育品質全球第一,新加坡人是全球最有效率的勞動隊伍之一。

  居民有房可居,才能樂於工作。新加坡“居者有其屋”計劃是基本國策,實行了近40年。和世界大多數國家將公共住房作為社會福利的一部分提供給低收入家庭不同,新加坡大部分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裏,這些叫做組屋的房子已經成為花園城市的一部分。因為開放經濟體的客觀要求,新加坡一直存在著兩個勞動力市場,高端人才因為具有國際競爭力,所以收入較高,低端人才則因為廉價外勞的涌入而收入較低。然而收入差距較大的現實並沒有引起社會的不安定,這與“居者有其屋”有很大關係。

  新加坡政府並沒有拿出巨大的財政支出來承擔每個人的醫療、養老、失業等保障。因為財政支出擴大,意味著需要提高稅負、增加企業和國民的負擔。新加坡每個人都有公積金,可以用來買房、教育、看病、養老以及投資等。公積金是由個人和僱主共同繳納的。國家提供的是就業機會,讓每個國民通過就業來取得收入,從而擁有公積金。當然,對於最困難的人,政府會提供最後的保障。

  在新加坡,收入增加不再是簡單的收入問題。首先,把經濟增長包括進行産業升級作為國民收入增長的源頭。其次,為了收入源頭不斷,降低企業稅負,用就業福利代替西方普惠性福利。最後,控制生産成本,同時降低衣食住行的成本,包括住房、醫療、養老和教育等。當一個社會,有企業發展提供就業崗位,有具有競爭力的勞動力參與就業,有良好的社會環境支撐就業,居民收入增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棋道,在於佈局。佈局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一盤棋的結果。國家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亦是此道。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