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礦事件檢驗緬甸投資環境

時間:2012-12-04 09:57   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11月份以來,緬甸發生了針對中緬合資蒙育瓦萊比塘銅礦的抗議事件,引起國際輿論關注。12月2日,緬甸政府任命了由昂山素季擔任主席、由30人組成的調查委員會,將對這一項目及其相關問題展開調查。分析人士認為,事件發生在緬甸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的關鍵時期,能否合法合理地處理好,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是對緬甸投資環境的一次重大檢驗。

  中國投資項目促進緬甸經濟社會發展

  蒙育瓦萊比塘銅礦項目位於緬甸聯邦西北部的實皆省蒙育瓦鎮,距離曼德勒約120公里。該礦原本由加拿大艾芬豪礦業公司經營,但因西方對緬甸的持續制裁,艾芬豪最終決定退出。

  2010年6月3日,在中緬兩國總理見證下,萊比塘銅礦項目産品分成合同正式簽署,項目總投資為10.65億美元。中方業主為萬寶礦業有限公司,而緬甸合作方是緬甸聯邦經濟控股公司。2012年3月20日,項目舉行開工儀式。

  中國企業在西方對緬甸實施制裁的情況下投資緬甸,對拉動當地經濟,促進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萊比塘銅礦項目是中緬兩國企業界互利共贏的合作項目。該項目有關搬遷補償、環境保護、收益分配等均由雙方商定,符合緬甸有關法律法規。

  萬寶礦業有限公司高級主管董雲飛12日3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項目開始實施後,項目公司對土地補償採取了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雖然礦山附近土地一般比較貧瘠,但公司仍按當地政府要求,除按最高標準支付土地補償金外,還額外提供了青苗補償費。萬寶公司賬面累計支出的土地補償金和青苗補償費達到了500萬美元,約合3100萬元人民幣。這一價格大大高於緬甸法律的規定和當地的市場價格。對4個需要搬遷的村莊,項目公司在附近為其按城鎮標準建起新村,並建有醫務室、足球場、圖書館、消防室、學校和寺廟等,公司還向村民發放房屋補償金。萬寶公司接手加拿大艾芬豪礦産公司後,在嚴格按照先前的國際標準施工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環境保護的技術標準。

  抗議者提出與項目不相干的政治要求

  自今年6、7月份以來,針對該銅礦項目的抗議不斷升級。當地農民先是要求增加徵地補償,後又提出項目的環境污染等問題。11月18日起,數百名當地農民、僧侶和維權人士進入萊比塘銅礦作業區抗議,在工地附近搭建了6個臨時營地,該工程的施工被迫全部中斷。一些抗議者開始提出與項目無關的政治要求,甚至揚言要把萊比塘銅礦變成第二個“密松”工程——緬甸在去年9月份突然中止了中緬合作建設的密松水電站項目。

  11月24日,針對不斷升級的抗議活動,緬甸人民院決定成立一個聯邦級的調查委員會,但調查啟動需要抗議者結束對銅礦的非法佔領作為前提條件。11月29日淩晨,緬甸警察對萊比塘銅礦抗議現場執行了清場任務。

  《緬甸新光報》12月1日發表《萊比塘銅礦工程問答》一文。文章説,11月18日開始,反對銅礦項目的抗議者穿越工程施工區域,並搭設臨時營地,造成施工中斷。抗議發生後,政府多次同示威者進行談判和協商,傾聽他們對銅礦的投訴。然而,這些談判都以失敗告終,因為示威者要求政府完全關閉整個工程。該文稱,依照緬甸憲法以及2011年12月2日通過的《和平集會遊行法》的規定,緬甸公民應當尊重民主程式,在法律框架內行事,公民有權通過合法途徑表達不滿。

  據本報記者了解,隨著緬甸逐步推進民主進程,其國內各種政治勢力紛紛涌現,為了撈取政治資本、增強政治影響力,這些政治組織和勢力有意抓住這個項目大做文章。雖然該項目和附近村民之間曾存在一些問題,但都是經濟層面的,例如村民對補償款的要求,這些問題通過與投資方的協商是可以得到妥善解決的。但從今年6、7月份開始,形勢發生變化,各種政治勢力紛紛涌到附近地區,有組織地進行示威活動,蓄意擴大矛盾,甚至通過不正當手段把宗教勢力引入糾紛。這些示威活動提出的訴求已經不再是經濟訴求,完全轉變為政治訴求。

  董雲飛説,目前,抗議者提出的問題有很多涉及緬甸政治,是中方沒有能力處理的,包括要求解散具有軍隊背景的緬甸公司以及要求中國公司撤出緬甸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