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真贏得了西方“熱情”?

時間:2012-05-08 10:4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希拉裏(左)與昂山素季(右)會面。(資料圖片)

  據法新社6日報道稱,緬甸民盟領導人昂山素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前處於民主過渡時期的緬甸需要“長期的、充分的援助”。這似乎在提醒西方國家,“過渡時期引燃過多的熱情”,這種熱情是長期的,而不是短暫的。此話的背景是,近期西方國家密集地透露將放鬆對緬甸實施了20多年的制裁,態度與之前形成鮮明對比。

  歐美紛紛示好

  美國首先對緬甸的變化作出回應。2011年底,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首次訪問緬甸,成為50多年來訪問緬甸的最高級別美方官員。

  4月4日,國務卿希拉裏表示美國將恢復向緬甸派駐大使,允許緬甸部分官員入境,邀請緬甸高官訪問美國;放鬆對緬甸的投資限制,並允許美國向緬甸出口金融服務。

  歐洲隨後跟進。英國首相卡梅倫4月中旬訪緬並表示支援中止制裁。歐洲議會4月23日通過決議,歐盟將暫緩對緬甸實施除武器禁運外的制裁措施,給予緬甸“歐盟市場特別準入許可”。此外,歐盟還將提供1.5億歐元援助,用於緬甸的農業發展。

  上周,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結束了對緬甸的訪問。經過協商,歐盟在仰光正式開設駐緬甸辦事處,以期加強與緬甸政府的聯繫,推動緬甸繼續進行改革。

  背後原因複雜

  緬甸因為人權和政治問題長期被西方孤立,但緬甸政府在民主方面的變革並非西方對其“鬆綁”的全部因素。歐美對緬甸示好有更深層的政治、經濟上的考慮。

  從經濟方面來看,緬甸擁有豐富的黃金、銅、寶石礦藏以及天然氣資源。其次,緬甸是歐美在東南亞的一個空白市場。長期以來,歐盟與緬甸的雙邊貿易額一直處於低水準,年直接貿易額只有2億至4億美元。

  在地緣上,緬甸位於印度和中國之間,西方需要借助緬甸,制衡亞洲大國的快速崛起。另一方面,緬甸是連接東南亞與東亞、南亞的重要國家,歐美要發展與東盟的關係,不可避免地要發展同緬甸的正常關係。

  此外,拉攏緬甸對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略十分重要。美國近期在亞太地區動作頻繁。4月,美國海軍陸戰隊200人入駐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首府達爾文市;4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及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與到訪的菲律賓外長及防長舉行“2+2”磋商,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也在南海緊鑼密鼓地舉行;4月23日,美國與越南海軍展開為期5天的聯合演習。緬甸也是美國在亞太佈局的重要一環。

  前景仍不明朗

  在歐美紛紛表示放寬制裁的同時,緬甸政府也在加強與西方國家的接觸。昂山素季所屬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宣佈,昂山素季將在今年6月出訪挪威和英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