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建有多落後?

時間:2012-11-29 15:44   來源:新華國際

  英國《金融時報》11月28日刊文《美國基建有多落後?》,文章稱,美國的基礎設施已破敗不堪,而美國人也已適應了這種現實,基建落後世界其他國家引人擔憂。主要內容如下:

  去年夏天,印度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停電事故,受影響的人有6億之多。所以,當我前來探親的印度籍岳母表示包括華盛頓在內的美國東海岸地區“像印度一樣糟”的時候,這一評價聽起來著實刺耳。當時,風暴德雷科(Derecho)正席捲美國東海岸,600萬美國家庭因此斷電數天,在酷熱天氣中飽受煎熬。上個月,超強風暴桑迪(Sandy)又讓1000萬美國家庭陷入恐慌的境地。天氣預報機構預期,12月底會有一股很強的寒流,肯定會導致斷電。對此,人們只能“聽天由命”了。

  面對本國基礎設施品質的不斷下降,美國人到底是什麼時候養成了一種像印度人(或許還包括英國人)那樣的聽天由命心態?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上世紀五十年代,我的英國籍母親曾在美國住了幾個月。那時候,美國到處是令人眩目的未來派景象。在這裡你能看到空調,每個冰箱裏都有冷藏室,霓虹燈無處不在,就連工人階級也買得起車、開上寬敞的道路行駛。但在過去三十年裏,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基礎設施一天天老化。經歷了二十餘年的投資不足之後,這些基礎設施已破敗不堪,而美國人也已適應了這種現實。

  未來12個月的某一刻,我們將能看出,美國是否有意願讓其基礎設施也步入21世紀。如果一切順利,美國國會將在明年1月1日前採取措施,避免到時跌落“財政懸崖”。作為相關協議的一部分,議員們將設定另一顆“定時炸彈”,“爆炸時間”定在2013年年底——在“爆炸”之前他們必須達成一項更大的妥協,否則就會面臨另一個“財政懸崖”。美國國會可能會縮減已然捉襟見肘的聯邦投資預算。而如布魯金斯學會都市研究中心(Brookings Institution Metropolitan Center)所言,人們希望的是,美國國會能削減其他預算以支撐投資,而不是從整體上大幅削減預算。

  有三個方面值得擔憂。第一,美國電網、公路、國內機場和水道的破敗,引起的公憤少得出奇。這意味著,議員們目前在其他方面感受到更大的壓力(比如捍衛現有的處於低位的資本所得稅,或維持可創造就業的國防預算)。搭乘美國國內航班時,你很難不每隔一段時間就遭遇航班嚴重延誤、取消或超訂,也很難忘記大多數乘客面對這一切時那超強的忍受力。

  美國國內航班的很大一部分難題可通過建設“下一代航空運輸系統”(NextGen)來解決,它將使美國從二戰時所用的雷達網路切換到基於衛星的航班追蹤系統。現有的安排建立在“軸輻模式”(hub and spoke model)基礎上,航空公司的每條航線都要經過某個地區性樞紐。樞紐如果停轉,會對整個網路造成連鎖影響。NextGen會讓飛行變得更安全,讓軸輻模式變得可有可無。但美國國會對批准這項耗資至少250億美元的投資案興趣不大。

  第二,大多數美國人都沒有意識到,美國落後世界其他國家有多遠。世界經濟論壇(WEF)的競爭力報告顯示,在9個類別的排名中,美國的基礎設施大多排在20名開外;而在航空運輸品質和電力供應品質分類排名中,更是排在30名開外。網際網路是在美國誕生的——這類“去中心化”網路同時也是美國電網迫切需要的。但經合組織(OECD)數據顯示,美國的平均網速只勉強達到韓國和德國等國的十分之一。在一個“全球IT超級高速路”已不再停留在口號的時代,這種差距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擁堵的交通不會扼殺萌芽中的美國創業者,但緩慢的網速卻可能是致命的。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