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請別當“麻煩孩子”

時間:2012-11-19 14:13   來源:國際金融報

  “奧巴馬此行意在叫賣兩種‘美國貨’,一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屬於‘經濟産品’;二是《防擴散安全倡議》,屬於‘軍事産品’。奧巴馬的‘強買強賣行為’,其實質是逼迫東盟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這種無理行徑已經引起了東南亞國家的強烈反彈。”

  美國大選剛剛結束,連任總統奧巴馬就于當地時間11月18日抵達泰國首都曼谷,開始對東南亞三國泰國、緬甸、柬埔寨的訪問,其中包括對緬甸的歷史性訪問,更是美國在任總統對緬甸的首次訪問,隨後將前往金邊參加東亞峰會。奧巴馬此次的東亞之行所以特別引人關注,原因在於這次訪問的時間特殊,地點特殊,目的也很特殊。

  首先是地點特殊。由於泰國、緬甸、柬埔寨處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交接點的特殊位置,更引發了全世界對美國未來亞洲戰略的聯想。這三國長期以來與中國關係良好,美國媒體甚至直接將這三國稱為“與中國親近的”東盟國家,它們宛若干擾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麻煩孩子”。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奧巴馬此行顯然意欲挖中國墻腳,削弱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當然,美國和有關國家都在外交層面上否認他們的合作意在抵消中國不斷增長的地區存在。

  其次是時間特殊。一方面,當前,美國總統選舉剛剛塵埃落定,奧巴馬在最後時刻憑藉著傾情熱淚、桑迪助力、就業好轉,有驚無險地戰勝羅姆尼,成功連任。首次出訪,對奧巴馬下一階段外交政策無疑具有風向標意義。另一方面,中共十八大剛剛勝利閉幕,中國平穩順利完成新老權力交接。如何處理東海南海爭端,如何處理中美雙邊關係,都將考驗中共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智慧與魄力。奧巴馬當此時訪問東南亞三國,無疑將觸及中國敏感神經。

  當下,從內政層面看,美國最棘手的問題是財政懸崖,財政懸崖危機一日不除,美國經濟復蘇陰霾就一日不散。從外交層面看,巴以衝突持續,雙方激戰有升級之虞;敘利亞反對派聯手對抗巴沙爾,內戰正酣;伊朗地下核設施組裝完成,如果繼續發展將有能力生産出可供核武器之用的濃縮鈾。儘管財政懸崖事關可能到達的美國經濟蕭條,儘管中東亂局事關美國在中東的核心利益,然而,作為美國舵手的奧巴馬仍然能夠騰出手來,訪問東南亞三國,可見這一訪問在奧巴馬心目中的重要性。之所以重要,不是因為這三國自身的重要地位,也不是因為美國良心發現要真心經濟援助這三國,美國的真正目的在於重返亞太戰略,在於遏制日益崛起的東方大國。

  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成為全球惟一超級大國。沒有了前蘇聯這樣的強勁對手,美國在全球可謂得心應手,恣意妄為,金元大棒外交大行其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而且是屢試不爽。美國儼然成為全球憲兵。近年來,中國經濟平穩持續發展,經濟總量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甚至,有研究機構居心叵測地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頭號經濟強國。美國顯然無法忍受漸行漸近的失落感,從貿易到匯率,從外交到軍事,處處設障。美國總統選戰期間,兩位候選人更是通過話題設置誤導美國輿論,談及與中國關係時,奧巴馬與羅姆尼競相比狠,這讓民眾覺得遏制中國發展似乎已成美國內政外交的頭等大事。

  奧巴馬此次東亞之行,頗有當“麻煩孩子”的意味,可以看作是赤裸裸地對中國的圍堵。泰國、緬甸、柬埔寨三國長期與中國保持著穩固的良好關係。奧巴馬此行意在叫賣兩種“美國貨”,而這兩樣“美國貨”無一不是意在遏制中國。這兩樣“美國貨”,一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屬於“經濟産品”。美國希望以區域經濟主導者的身份重返亞太,利用自身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拉攏亞太經濟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從經濟上孤立中國,削弱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二是《防擴散安全倡議》,屬於“軍事産品”。這一倡議主要目的是防止布希所指稱的“邪惡軸心”及恐怖組織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種預防性自衛與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藉口並無二致,是變相實施“先發制人”。其戰略意圖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奧巴馬的“強買強賣行為”,其實質是逼迫東盟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這種無理行徑已經引起了東南亞國家的強烈反彈。對於《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從泰國的反對黨民主黨領導人阿披實到泰國輿論界和學界都呼籲政府對參加談判採取審慎態度。泰國總理英拉日前宣佈,將不會在和奧巴馬的會見中商討泰國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談判的議題。看來,奧巴馬的重返亞太和遏制中國之路,也許不會像他自我感覺的那麼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