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擁抱東亞”的“虛假幻想”

時間:2012-11-22 11:00   來源:人民網

  在國內經濟前景堪憂,鐵桿盟友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哈馬斯組織在空襲與火箭彈襲擊之間來回拉鋸之時,剛剛連任成功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迫不及待地將東亞作為首個出訪目的地。

  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攜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共同出訪的奧巴馬究竟有何意圖?轉向亞太的美國外交戰略會如何處理同崛起的區域大國——中國的關係?

  據媒體報道,11月19日,奧巴馬用六個小時在緬甸掀起了一場強勁的美國總統熱。一張奧巴馬與緬甸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擁抱的照片登上了各大媒體頭條。一些西方輿論將這一刻稱為美國向東亞輸出民主價值觀的最新勝利。但美國國內也有很多批評聲音認為,奧巴馬此次以總統身份訪問緬甸操之過急,政治作秀的象徵性遠大於實際意義。

  這一點奧巴馬政府非常清楚,但是既然如此,奧巴馬為何還一味追求這一象徵性的訪問呢?

  在會見泰國總理英拉時,奧巴馬面對記者的發問給出了隱晦的答案:民主是貫穿此次東亞之行的核心問題。在訪問柬埔寨出席東亞峰會之際,奧巴馬會見柬埔寨首相洪森時完成了他的“民主推廣外交三部曲”。白宮官員透露,如果不是為了東亞峰會,奧巴馬根本不會來金邊,更説明瞭奧巴馬此次訪問與民主問題掛鉤的程度。可見,國家政治模式問題已成為美國東亞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奧巴馬出訪前,西方媒體曾誇張地形容東亞已經佈滿了中國的“指紋”,現在奧巴馬要讓中國以外的東亞各國接受美國的擁抱。當日本失去了東亞經濟核心地位,中國在安全和外交方面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之時,美國需要一種新的“雁行模式”領導東亞的未來。面對中國的所謂地區主導權競爭,“雙雁齊飛”是否會導致雁群分離是美國東亞戰略必須非常謹慎處理的問題。

  中美之間的競爭,首要的是領導模式和國際規則的競爭,核心吸引力源自於各自的政治治理與經濟增長模式。對奧巴馬而言,首先要解決的是重歸雁群,而不能漸行漸遠。實現這一步之後,為了使東亞的未來發展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美國必須放棄和破壞既有的利於中國擴張影響力的規則和模式。

  歷史上的大國地緣政治博弈幾乎不存在雙贏的先例,在缺少足夠的經濟增長方式吸引力的情況下強行推動政治治理的模式,亞太各國分得清在中國的經濟發展機遇和美國的軍事制衡之間該做出怎樣的抉擇。如此看來,美國“擁抱東亞”更像是真正的“虛假幻想”。(張旭東 作者係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博士研究生、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