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新面孔”難解老問題

時間:2012-05-15 10: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5月15日,奧朗德正式就任法國總統,成為歐元區一年來第8位新上臺的領導人。歐盟各國民眾普遍對現任領導人不滿,希望通過新面孔迎來新局面,但歐盟老問題仍在,並沒有因為新領導人上臺緩解或消失。

  首先是主權債務危機問題。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西班牙形勢惡化,主權信用及多家銀行遭遇降級,國債收益率上升,10年期國債一度超過6%的危險高位。義大利國債收益率也出現上揚。更為嚴重的是,希臘5月6日大選後出現懸浮議會,支援財政緊縮的中右和中左兩大主流政黨得票率大幅下滑,進入議會的政黨多達7個,包括具有新納粹傾向的極右政黨“金色黎明”,迄今仍未能組成新一屆政府,極可能重新大選。鋻於反緊縮政黨的民意支援率大幅領先,希臘未來能否執行與歐盟達成的緊縮協議變數增大。如果希臘拒不執行與歐盟已經達成的緊縮協議,就很可能因得不到援助而違約甚至被迫退出歐元區。一旦如此,將給歐盟及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

  其次是經濟增長問題。近年來,在市場壓力及德國的堅持下,歐盟各國普遍大力推行財政緊縮政策,其對經濟增長的負面效果日益凸顯,消費低迷,投資不振,西班牙、義大利等多國經濟重陷衰退,希臘經濟2012年將是連續第5年大幅收縮;失業率屢創新高,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當前歐盟內部“反緊縮”、“促增長”呼聲高漲。法國新當選總統奧朗德就以這一口號上臺,希臘大選反緊縮政黨則合計得到近70%的選票。但歐盟各國普遍債務沉重,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的空間極為有限,反而可能引火燒身,導致債務危機更為惡化。

  第三是如何化解德法矛盾,促進歐盟和歐元區融合的問題。主權債務危機發生以來,歐盟內“離心離德”傾向增強,特別是反歐元和反一體化的極右勢力持續發展。希臘等債務國民眾憎恨德國等債權國強加的緊縮政策,而德國等債權國民眾則擔心希臘等債務國成為一個個填不滿的“無底洞”。德國由於經濟實力強大,在緊縮政策上態度堅決,更成為歐元區一些國家的怨恨對象。德法分歧因為法國新領導人的上臺也在增大,奧朗德一再表示,將就歐盟“財政契約”重開談判,還宣稱將增加政府公共開支,這些都導致德國不滿,德法矛盾增大將影響德國及歐洲中央銀行救助歐元區的意願。此外,英國等非歐元區國家與歐元區國家的矛盾也在增大。

  歐盟的問題盤根錯節,並不是更換成員國領導人就能解決的。歐盟總體財政赤字、債務水準以及對外貿易平衡狀況與美、日等國相比要好得多,歐盟的問題更多是一體化的機制建設和方向問題,在這方面,成員國明顯缺乏解決問題的政治意願和決斷力。如德國擔心希臘等債務國“搭便車”不願發行歐元債券,法國等國則不願讓渡預算主權,這些都決定歐盟很難找到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

  但也應指出的是,各國也都不願“散夥”,希望歐元區和歐盟能生存下去。因此,歐盟各國仍極力彌合分歧,尋找解決辦法,這也是奧朗德剛正式接任總統就將訪問德國的原因,歐盟包括法、德兩個大國難以承受危機失控的嚴重後果。歐盟終究會以自己的方式渡過危機。(張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