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航空碳稅保衛戰”還能撐多久

時間:2012-03-31 11: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圍繞歐盟該不該徵收航空碳稅的爭執,近來進行得異常激烈。歐盟為何要如此一意孤行向各國航空公司徵收“買路錢”?除了歐盟自己宣稱的“需為溫室氣體排放付費”之外,還有什麼其他原因?事情到底會怎樣收場?歐盟的這場“碳稅保衛戰”到底還能撐多久?

  歐盟示強有歐債危機下緊縮政策的原因

  歐盟徵收航空碳稅引發的爭端,近來已遠遠超出了“口水戰”範疇。

  2月上旬,中國民用航空局傳出消息,禁止中國境內各航空公司參與歐盟的碳排放交易,同時禁止各航空公司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2月中下旬,包括中、美、俄在內的29個國家在莫斯科共同簽署了反對歐盟徵收民航國際碳排放稅的聯合宣言。3月中旬,有消息稱,中國相關部門暫緩批准10架歐盟的空中客車公司A330噴氣式飛機的訂單,此前還有35架空客飛機的訂單也被暫緩。

  即使如此,歐盟方面依然態度強硬。歐盟氣候行動專員康妮赫澤高近日表示,歐盟不會由於貿易戰的威脅而在氣候立法上作出讓步。歐盟輪值主席國丹麥的能源大臣馬丁利德高也聲稱:“儘管遭到多方反對以及有可能遭遇貿易報復措施,但歐盟不會改變其向在歐盟境內飛行的航班徵收碳排放稅的政策。”歐盟方面甚至還放出狠話:“不遵守該規定的航空公司可能被罰款,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可能被禁止在歐盟境內起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建生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説,歐盟把碳稅和氣候變化聯繫在一起,打著環保的旗號,其實是為了配合各國在歐債危機背景下緊縮政策的推出,如各種社會增值稅、能源稅。此外,歐盟堅持徵收航空碳稅,有考慮歐洲國家內部能源集團利益的原因。

  而國際關係學者崔磊則認為,歐盟雖然打著減排的旗號,但更多的則是從能源安全形度考慮的。歐盟現在的能源對外依賴程度很高,其能源供應主要來自中東的石油和俄羅斯的天然氣。歐盟通過徵收航空碳稅這一方法,可以減少這一依賴。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政治室主任周琪認為,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一直都做得不錯,堪稱世界“領頭羊”,但是,歐洲限制自身的碳排放都是有成本的,減排技術的研發等都很“燒錢”,因此,歐盟難免會産生“只有我在做,其他人不做,我就吃虧了”的心理,所以要對其他國家徵收碳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