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歐洲政局變化“拖累”歐盟改革措施

時間:2012-05-02 11: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此次歐債危機中,德法兩國共同努力,扮演了穩定歐洲和鞏固團結的核心角色。默克爾和薩科齊的團結形象催生了一個新概念“默科齊”。然而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結果顯示,社會黨人奧朗德可能取代薩科齊。奧聲稱,一旦當選,法國的歐洲政策將發生方向性轉變。與此同時,一貫支援默克爾金融路線的荷蘭首相馬克 呂特也宣佈辭職。對默克爾來説,歐洲的重要盟友已經分崩離析。“默科齊”堅持的改革是否能夠得到切實執行引發懷疑。

  歐債危機以來,德法兩國領導人在如何應對危機問題上既有分歧,更有共識;既有矛盾,更有合作。共識、合作與妥協一直處於主導地位。兩國領導人在多種場合多次釋放出強烈的合作信號。今年初,默克爾和薩科齊不僅在備受市場關注的銀行業注資問題上達成共識,還同意聯手推出歐債危機綜合治理方案和歐盟法律框架改革動議。自兩年前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盟每逢大事,德法先行協調立場尤為關鍵。面對不斷惡化的債務危機,德法兩國展現出的團結姿態為下一步歐盟出臺更為具體有效的應對危機措施打下了基礎。在追求財政平衡、貨幣從緊的政策指導下,希臘、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大幅度緊縮財政,試圖到2013年把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降至3%以內。歐盟兩大經濟體也採取削減公共開支的措施。德國政府推出為期4年、總額達800億歐元的財政緊縮計劃,以確保經濟可持續增長。法國政府一直不願意採取嚴格的緊縮措施,擔心大幅削減開支影響微弱的經濟復蘇,但終於決定在未來3年內削減財政預算950億歐元。歐元區經濟情況較好的國家,如荷蘭和盧森堡,也決定削減財政預算,減少公共開支。今年3月歐盟內除英國與捷克之外的25個成員國同意締結具有較強法律約束力的“財政契約”,通過政府間契約的方式加強財政紀律。德經濟學家認為,《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簽署20年後,歐洲國家終於開始“治本”。

  但是法國大選及荷蘭現政府辭職使“嚴格整頓財政”的政策面臨擱淺。法國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宣稱,他將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説明,法國人民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若他當選法國下屆總統,歐盟內的聲調和歐盟的未來走向都將發生根本變化。他將致力於結束無限制的自由貿易和無情的財政緊縮,他甚至提出重新就強調預算紀律的歐盟“財政契約”進行談判。4月27日奧朗德在法國電視上強調,“德國不能單獨替歐洲作決定”。荷蘭首相馬克 呂特一直是默克爾緊縮政策的支援者。但由於他所領導的政府在議會中是少數派,該國右翼黨派不再支援政府的財政政策,迫使呂特辭職。日前大部分荷蘭人認為默克爾的節約政策太過分。如果不出意外,荷蘭新選舉出的政府勢必會與默克爾主張的緊縮政策唱反調。

  最近一個時期,歐洲多個國家因採取緊縮政策遭至百姓反對,最後不得不辭職下臺。先是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被趕下臺,接著是西班牙社會黨前首相薩帕特羅被保守黨拉霍伊所取代。在希臘,短短的時間裏已産生了兩屆總理。斯洛伐克政府也沒有熬過一個完整的任期。荷蘭、法國大選在即,反對歐盟現行政策的政黨上臺已幾成定局。目前歐盟國家中僅剩下馬爾他、奧地利、盧森堡等國支援德國“嚴格整頓財政”的政策。對德國總理默克爾來説,歐洲的重要盟友已經分崩離析。

  歐洲上述國家政治局勢的變化將大大影響歐洲經濟戰略的實行。一些通過的改革措施還將經歷數輪討價還價的過程,即使是態度強硬的德國也可能被迫作出一定妥協,“默科齊”主導的歐盟改革措施看來必然要受到“拖累”。(記者 柴野)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