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模糊只是權宜之計 不符合美國長遠利益

時間:2008-01-02 16:42   來源:台灣網

  幾十年以來,美國政府一直認為它在臺灣問題上實行的“戰略模糊”政策行之有效,既避免了兩岸之間的軍事衝突,又維護了臺海地區的和平。而一些專家學者也有類似看法,認為美國模棱兩可的態度使它在臺海問題上處於主導地位,并因此獲得了巨大利益。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登署名文章説,毋庸置疑,自從兩岸分治以來,臺海地區沒有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美國在臺海問題上處於主導地位,并在大陸和臺灣兩邊予取予求。但這一切是否就是“戰略模糊”所産生的結果?

  從臺海局勢的現狀看,文章得出的結論并非如此。“戰略模糊”只是權宜之計,不僅沒有給臺海地區帶來真正的和平,反而使該地區一直醞釀著大規模軍事衝突;這一政策雖然為美國帶來了不少短期和現實利益,但卻越來越不符合美國的全球和長遠利益。簡言之,“戰略模糊”是一個失敗的政策。

  故作姿態的“紙老虎”

  文章指出,美國公開宣稱的對臺政策,是既反對臺灣“獨立”,又反對大陸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至於臺灣宣佈“獨立”導致大陸採取軍事行動,美國是否要出兵協防臺灣,華盛頓一直故弄玄虛,含糊其詞。

  在理論上,由於意圖難以捉摸,決策不可預測,海峽兩岸都有所顧忌和畏懼,不敢輕舉妄動,而美國卻能夠臨機決斷,進退自如。但實際上,由於這一政策的缺陷十分明顯,所以經常遭到臺海兩岸的“戰略藐視”。舉其大者,其易受攻擊之處有二:一曰自私自利,二曰缺乏自信。

  所謂自私自利,是指華盛頓企圖以廉價的心理威懾手法,在免予受到任何約束的前提下,使兩岸保持不統不“獨”,永遠卡在相互牽制的懸空狀態,以便它永遠有機會收漁翁之利。所謂缺乏自信,是指華盛頓不敢公然挑戰大陸維護國土統一的正當性和合法性;不敢輕視大陸收復臺灣的能力和決心;不能肯定美國民眾到時是否願意支援軍事介入;不敢設想捲入臺海衝突之後所要承擔的後果。

  在根本上,“戰略模糊”的思維來自於美國既想干預又害怕干預的矛盾心理,來自於患得患失和猶豫不決的心態。只是因為借用了強大實力的外殼,這種原本空洞虛幻的政策才得以狐假虎威。在模糊的表像背後,實質上是一隻“紙老虎”。之所以認為“戰略模糊”政策已經失敗,原因正在於此。模糊是假,清晰是真。關於這一點,可以從兩岸局勢的發展事態中,找到足夠的證據。
  
  被“臺獨”勢力輕易利用

  文章認為,在臺灣方面,自從民進黨執政以來,“臺獨”勢力日益猖獗和肆無忌憚,在“廢統”(終統)和“入聯公投”等問題上毫不顧忌美國的態度,甚至一意孤行地公開予以對抗。這是因為,民進黨當局很清楚,它追求“臺獨”的訴求和行動,一直被華盛頓視為牽制中國大陸的機會。

  可是,由於態度過於曖昧,華盛頓向臺海兩岸發出的資訊經常是自相矛盾和錯誤的,結果被“臺獨”勢力輕易利用,美國難脫干系。

  美國反對“臺獨”是否心甘情願,這一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臺獨”勢力和反“臺獨”力量的同時挑戰下,它要繼續含混不清地保持超脫,已經不再那麼容易。

  從大陸方面看,“戰略模糊”政策的適得其反,顯得更加明顯。美國的目標是要削弱中國大陸訴諸武力的能力、意志和決心,但這一目的不僅沒有達到,反而還促使中國大陸凝聚了全民意志,直接刺激了中國大陸軍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防範美國軍事干預的能力。

  實力下降將導致戰略清晰

  近年來,美國一直指責中國軍費增長幅度過大,缺乏透明度,戰略意圖不明,但卻不願反思是何種原因所導致。殊不知,美國對臺政策越是模糊,中國大陸就越有危機感,對美國的防範就更有針對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中國大陸軍事能力的快速提升,是“戰略模糊”政策直接導致的結果。這就説明瞭一個事實:美國企圖利用臺灣問題來阻撓中國發展的全盤戰略沒有成功。

  “戰略模糊”政策産生於冷戰時期,建立在美國擁有明顯實力優勢的基礎之上。這一點意味著,假若美國的實力優勢在下降,這一政策的模糊空間也會隨之縮小。

  最近二十多年來,中美實力差距在縮小,使得中國大陸以軍事手段阻止“臺獨”的決心在增強,應對美國軍事干預的信心在提高。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美國軍事干預臺海危機的意願和決心,就會被最終摧毀。美國從一開始就不願直接捲入臺海衝突,與其等到危機爆發時才匆忙抽身,還不如現在就放棄“戰略模糊”,做出明智的決斷。

  中國一直強調臺灣問題攸關其核心利益,在主權問題上不存在妥協的餘地。美國刻意保持態度模糊,使中大陸國增加疑慮,更使它在潛意識中把美國視為最大的安全威脅。有這種後顧之憂,中國就不可能在攸關美國利益的重大國際事務中,毫無保留地給予合作和支援。

  文章最後表示,俯視當今世界局勢,美國遭遇的挑戰將越來越多。美國沒有能力獨自應付這些挑戰,更不可能獨撐天下,而必須尋找更多的夥伴來分擔責任和義務,特別是中國。但是,要獲得中國的全力支援,美國就必須重新評估臺海局勢與其全球利益的關係,包括承認“戰略模糊”政策難有作為的事實。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