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美國需要以前瞻性眼光構思新的兩岸政策

時間:2007-12-26 09:47   來源:台灣網

   四、五年前,要説美國會一再嚴詞指責臺灣,大概臺灣和美國兩邊都無法置信。但如今,美國批評臺灣的用語愈來愈嚴厲,出面官員的層級愈來愈高,而臺灣卻似乎已經被罵皮了,一再頻頻回嗆。再這麼下去,臺灣與美國的關係是否將會出現一些根本性的變化? 

  趕在耶誕節前,由國務卿賴斯主動在年終記者會上,批判以臺灣名義入聯的“公投”是“挑釁性的政策”,“不必要地升高臺海緊張,對臺灣人民的國際舞臺沒有實際助益”。這是美國從私下到公開、從低階到高層一連串壓制臺灣“入聯公投”的動作,最後推出了迄今為止最高層級的官員,但未必就到此為止。不過,無論是不是連小布希都將會開口罵臺灣,這已是美國政府上下一貫朝野認同的外交基調。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説,陳水扁馬上反嗆,並不讓人意外,畢竟勝選為上,而“入聯公投”被他視為勝選的唯一靈丹。因此美國再怎麼疾言厲色,“入聯公投”也依舊像是出軌的列車,誰也煞不住。何況,美國擔心“入聯公投”的下一步就是陳水扁宣佈臺灣“獨立”,大陸擔心“入聯公投”通過後,民進黨會正式走向法理“臺獨”;但那些議程並不在臺灣一般民眾的盤算裏,事實上,一般人覺得“入聯公投”和“臺獨”相差很遠,又沒有舉行“臺獨公投”,到底美國在急什麼、大陸在跳什麼?

  這項認知落差,主要是陳水扁徹底搞壞了自己的名聲和信用,美國一旦失去了對他的信任,就覺得他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包括最瘋狂、將傷害臺灣人民至深的事。另一方面,陳水扁也看準臺灣在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價值,是美國很難放棄的。

  社論指出,所以臺灣再怎麼無理取鬧,美國氣歸氣、罵歸罵,還是不能因此讓自己的國家利益受到傷害。但若説要為了臺灣而開戰,同樣傷害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人光是一個伊拉克就傷透腦筋,臺海這個僵局再發展下去,怎麼看,美國都覺得危機四伏,所以比臺灣人還心驚膽戰。 

  民進黨當局如今反正是豁出去了,自從陳水扁以挑釁的邊緣手法,激化兩岸緊張炒作統“獨”議題後,漸漸把美國趕到和大陸一邊。美國政府平時不注意臺灣民意,低估了臺灣主體意識茁壯後的政治效應,也沒有前瞻性的兩岸政策。平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出了事老要臺灣妥協讓步,不吵就以為沒問題了。臺灣民眾於是感覺遭到美國背叛,也降低了對美國的好感與信任。 

  社論認為,隱憂就在這裡,一旦臺灣民眾不再信任美國,美國對臺灣的影響力將會降低,控制臺海變數的籌碼也會流失,這將把美國的臺海政策置於新的操作環境中。即使不是和過去截然不同,至少也不再是完全相同了。但到目前為止,美國似乎還沒發現這個問題,以為選舉的激情過後,美國與臺灣的關係就可以回到原點,依舊是過去只顧眼前的老毛病。 

  “公投”風波即使有驚無險地過關,臺灣與美國之間的問題仍然會繼續暗潮洶湧。比起中東等其他地區,兩岸問題其實有比較大的政策設計空間,但如果美國不能以前瞻的眼光構思新的兩岸政策,仍然因循舊有思考能拖則拖,那麼,中國、美國和臺灣之間的關係將繼續陷在一次次的尖銳風波中。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