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不是難以馴服的“怪獸”

時間:2013-03-05 14:34   來源:北京晚報

  一個房價,一個腐敗,可能是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內最讓中國人揪心的兩件大事。這兩件事情有關聯性,但房價的問題應當説解決起來的難度比治理腐敗更小一些。

  3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繼續做好房地産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繼續嚴格執行商品住房限購措施。這被視為2月20日出臺的樓市調控“國五條”的加強細則。通知中提到了新一輪限購的原因,“當前房地産市場調控仍處在關鍵時期,房價上漲預期增強,不同地區房地産市場出現分化。”

  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市場上有兩隻手,一隻是“看不見的手”,一隻是“看得見的手”。政府管理和調控,就是那只“看得見的手”。本屆政府任期內,多次伸出“看得見的手”,調控房價。僅最近3年,就于2010年1月出臺“國十一條”,2010年4月17日出臺“國十條”,2010年9月29日出臺“九月新政”,2011年1月26日出臺“新國八條”,到2月20日出臺“國五條”。可以説,“兩隻手”在房價上掰腕子,角力的結果是“看得見的手”愈挫愈勇,屢“敗”屢戰。這次“國五條”成效如何,我不敢妄加斷言。但是,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政府部門應當記取“屢戰屢敗”的教訓,及早準備下一輪再戰的“政策彈藥”。

  從理論上説,央行在政府手裏,土地在政府手裏,開發商不過就是一個蓋房子、賣房子的,自身沒有多少資金,大部分都是從銀行貸款或上市融資,或者是賣樓花從購房者那裏先拿錢後幹活,為什麼開發商每一次都能讓調控變“空調”呢?中國的開發商最有名氣的是任志強、王石、潘石屹吧,這三個人就算是開發商集體的代表吧,説他們很精明我們都承認,若説他們比制定調控政策的政府官員精明多少,那就很難比較了。但他們每次都能預言準確,集體突圍,一次又一次讓房價成為難以馴服的“怪獸”,豈非咄咄怪事?我有時甚至懷疑有些措施的制定是否過多地聽取了他們的意見,不然他們怎麼總是輕而易舉地找到破解之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策”是從哪來的?

  政府要穩住房價上漲預期,必須在適當的時候動用“鐵腕”,減少一些政策的漏洞,才能打破“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怪圈。經濟學家茅于軾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限購對房價的打壓在短期內有一定作用,但並未涉及使房價上漲的根本因素,針對收入分配、投資渠道、土地供應三者進行調整,才是“釜底抽薪”式的調控。他甚至説,(限購)是很危險的做法,等於走回頭路,朝計劃經濟的方向倒退。我個人的看法是,他前邊的話説得有一些道理,但否定限購卻大錯特錯,特別是在當下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限購有點像計劃生育,是一個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不是最好,但又沒有更好。對限購要從全球、全國著眼,不能只盯著是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當下,全球資本都要投資投機賺快錢、熱錢,而中國老百姓要到7年後才能收入翻番。即使7年後收入翻番,即使現在中國大城市的房價7年內不再漲價(其實可能性極低,只是漲多漲少),大多數購房者恐怕仍然憑這7年的收入買不起房,大部分仍然要貸款幾十年。如果房價再像一些大城市這幾年那樣瘋漲的話,將嚴重阻礙中國經濟的正常健康發展。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