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內廁為起點走向政府辦公無墻化

時間:2013-01-30 14:04   來源:廣州日報

  繼去年年末,廣州市城管委公佈了第一批49個內廁開放名單後,近日,第二批56家內廁開放名單又相繼公佈。在這些公佈的名單中,越秀財政局懸挂指引大方歡迎如廁,進省林業廳如廁卻三遇攔截。

  公廁雖小,卻是體現城市文明的“窗口”。然而多年來,如公廁難一直是困擾市民和遊客的一大難題: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公廁需求加大;另一方面,囿于城市規劃等原因,城市公廁數量大為不足。去年初,廣州一3歲女童去天河區司法局法律服務大廳如廁被拒的哭聲,“撞”開了廣州44家政府單位的廁所之門。此後,在廣州市城管委的推動下,又有超過100家單位公佈內廁開放,這一急市民之所“急”的做法還是值得街坊稱道的。

  筆者看來,要開放內廁,機關單位理應率先帶頭。其一,政府部門本身就是公共服務部門,開放內廁也是其分內職責之一;其二,機關內廁開放了,可以動員更多的商業機構開放自己的內廁;其三,開放內廁還可以拉近與公眾的距離,增強政府部門的親和力。

  進一步而言,開放的不僅僅是廁所,還有“門禁”。在很多人眼中,政府機構深幾許,隨便入不得。事實上在很多國家,政府部門並不全都是什麼秘密場所,像美國各州政府及以下各級政府大院和政府辦公樓,民眾都可以隨便進出,遇上議會正在開會或法院正在審案子,還可以隨時旁聽;韓國政府辦公大樓,也可以隨便進出;德國的政府部門在開放日裏,公眾甚至可以進入總理府隨意參觀……

  因而,以開放內廁為起點,走向政府辦公的無墻化,這是服務型政府的應有之義。希望廣州以開放機關內廁為契機,進一步向公眾開放政府辦公場所,讓公眾了解政府部門是如何運作、如何為民服務。 (李龍)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