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廁所也有政治高度

時間:2013-01-14 14:25   來源:長江日報

  大約一週前,市城管委倡議全市臨街單位開放內部廁所,與6年前類似倡議的無疾而終不同,這次城管系統沒忘了以身作則,率先在自家門口貼上指示牌,“內設廁所,對外開放”。

  第一週,回應還算讓人欣慰。青山區第一個站出來,開放了地稅、國稅等41家單位。如果每個區都按這個數量開放,年內300家的目標自然輕鬆完成。不過,有記者沿街體驗,20家單位,15家表示拒絕。可見不能過分樂觀。

  如廁難,在中國城市是通病,公共廁所,一條街不見得有一座,土地稀罕,建公廁帶不來財政收入,好不容易批塊地,周邊都會一片反對。武漢在全國做得不算差,數量、衛生條件都過得去。但據説按每人平均算,還差800座。

  其實不應該難,也用不著建這麼多。臨街大一點的單位,哪家沒廁所?不阻不撓,哪怕鐵青著臉與人方便,能讓人在路上憋著?開放了真會影響辦公,影響衛生,增加投入?這是鬼話,肯德基、麥當勞不攔人方便,甚至讓你沒事坐一整天,不曾見他們的洗手間爆了棚,營業搞不下去。

  説到底,不肯開放,是文明觀念問題,是對待人的態度問題。把人想得太壞,總以為人家要搗亂。真心要搗亂的,你荷槍實彈守著也未必管用,別説門衛保安一張冷臉就攔得下。

  有一種説法,公共廁所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準。這話有道理。一隻桶裝多少水,得看最短的那塊板,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要看他怎麼對待那些最邊緣的人、最不入流的事。現代沖洗式廁所的出現,可以稱為文明進步的一大標誌,提高了人類的衛生水準,據説因此大幅提升了人類壽命。一個連上廁所都成問題的城市,能有多文明?一家連廁所都不願供人一用的單位,能是文明單位?

  開放內部廁所,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得帶頭。你的樓堂會館,不是私産,是用納稅人的錢建的,沒有不向納稅人開放的道理。除了確實特殊的,就不應該阻人進入,管人家是如廁還是辦事,而特殊的則要越少越好。現在政府機關普遍建得氣宇軒昂,讓人望而生畏,已經是背民心、犯眾怒,還當私家宅院般守衛,與人方便一下都不肯,能得民心乎?

  一段時間來,黨政機關都在忙著改進作風,估計每個機關會開了不少、文發了不少、態也表了不少。為什麼要轉作風,怎麼才算轉了作風?就是要拉近與人民的距離,扭轉政治形象,就是不要高高在上,脫離人民,就是要真正把人民當主人,自己做公僕。結果呢,唱得山呼海嘯,人民要來用一下廁所,你拒絕了。這麼點小事都不向人民開放,人民會相信你關起門來轉得了作風?

  開放內部廁所這件小事,我看因此可以提到政治高度。對黨政機關,不能僅是倡議,而應該是強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