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拆大建”給城鎮化提了個醒

時間:2013-01-29 14:40   來源:廣州日報

  據統計, 河南濟源城區一年近2000民宅被拆,卻僅有部分村莊建好了安置房。一個安置房項目的資金動輒千萬元,濟源城鎮化涉及改造的村莊就有十幾個,現有安置房項目也涉嫌拖欠開發商資金。“開發商討薪事件”經媒體報道後引起拆遷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目前安置房仍是菜地的拆遷村,不少村民開始擔心安置房能否在24個月後兌現。(1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

  城鎮化無疑是當下中國經濟最熱的詞彙。在城鎮化的大旗下,各地很快興起大幹快上之風。當地的目標是2015年城鎮化率60%,為此提出了“建設農村社區、讓農民進城、大拆大建、土地流轉”等主題,首先得到落實的就是一年拆掉兩千民宅的“大拆”。這原本應該是最難的,實際卻變成了最簡單的,因為這幾乎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管他補償資金有沒有到位,管他安置房有沒有建好,先拆了再説。

  更荒唐的是,拆遷通知上竟然加蓋了“紀委濟源監察局效能監察室”的公章。曾經,“誰影響嘉禾發展一陣子,我影響他一輩子”是一句很出名的強拆誑語,現在看來,地方在拆遷上搞的還是那一套。

  如果在城鎮化的政績衝動下,不受約束的地方權力皆如此“大拆大建”,各种經濟和社會問題肯定隱患很多,各類尋租腐敗更是自不待言,總之受損的必然是公共利益。

  完全由政府主導的以“大拆大建”為特徵的城鎮化,充其量只是政績本上的城鎮化,有時候可能還是“帶血的城鎮化”。真正的城鎮化,絕不只是政府一聲令下就將農民的房子拆了,就將農民趕進小區化的住宅樓成為市民;真正的城鎮化,必須尊重農民自由選擇的權利,尤其是要保護其對土地享有的合法財産權。除非為了公共利益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政府徵收,其他的市場開發交易應該允許農民直接與開發商進行談判,政府部門僅以土地增值稅收的方式事後獲益。 (舒聖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