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房産可成官員財産公開突破口

時間:2012-10-11 10:32   來源:人民網

  網友日前曬出的一份房産資訊顯示,廣州市城管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妻子兒子名下擁有21處房産。粗略估算,21處房産總價起碼達4000萬元(除兩處廠房),包括別墅、住宅、商鋪(10月10日《南方都市報》)。

  兩口子均為國家公職人員,卻擁有總價4000萬元的21處房産,這無疑與夫妻兩人特殊的公職人員身份很不和諧,也與其正當合法收入嚴重不匹配。

  “貪官往往房多”,早已是人們十分熟悉的普遍現象,許多腐敗大案都能為此提供生動注腳。如號稱“許三多”(錢多、房多、女人多)的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名下有房産25套;上海市房管局原副局長陶校興有房産30套;山西省蒲縣煤炭局原局長郝鵬俊有房産36套……

  那麼,反過來,“房多”勢必同樣也能成為見證“貪官”的一個有力證據,或者至少是進一步追蹤其貪腐內幕的一個重要線索、“馬腳”。這一如當年周久耕局長嘴上的“天價煙”、不久前“表哥”楊達才局長手腕上的“名錶”。而相比“天價煙”、“名錶”,從揭露腐敗角度看,房産顯然具備更強大的證據或線索價值。一方面,房産價值十分巨大,遠非天價煙、名錶可比,而且往往也是最核心的家庭資産;同時,相比其他日用消費品,作為不動産的房産,其交易過程記錄也更有案可查。

  因此,就網路反腐最新個案的角度來説,筆者對於該案將得到類似“表哥”那樣的被追查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這不,據廣州市紀委官方微博10日發佈的最新消息,針對“21處房産”的舉報,“有關部門正在核查”。

  但是,從推進制度建設的反腐大計、長遠對策的視角看,如此“網友發帖舉報——有關部門被動調查”式網路反腐事件的頻繁上演,顯然不僅無法讓人欣慰,反而會滋生愈來愈濃厚的“疲勞”感。這種不可預測、高度偶然隨機性的網路反腐,豈是可以真正寄託的反腐路數?如果不能及時轉化成推動反腐制度建設的契機、動力,並以此為根本依託,即便確實具有個案效果和價值,但如此流於表面熱鬧的網路反腐,又能持續多久?

  而一旦我們將目光聚焦于反腐制度建設和設計上,比如輿論呼喚已久的官員財産公開制度,上述“官員21處房産”事件,事實上已為我們提供了極為現成的思路。那就是,將“曬房産”作為推行官員財産公開的一個突破口。

  眾所週知,針對官員財産公開制度,有關方面曾一直強調存在的各種困難,如“統計、折算和監控”等困難。就“現金、投資”等財産看,這些困難或許確實存在,但是至少在房産上,這種公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網友個人便能輕鬆查詢獲得官員家庭房産資訊,組織部門若當真想查詢公開,又有何難?更不用説,在實施限購的樓市調控大背景下,政府對以家庭為單位的個人住房資訊早有十分現成且越來越嚴密的掌控。

  當然,僅公開房産並非完整的財産公開,但選擇身為大宗資産的房産作為財産公開的突破口,破冰價值無疑相當可觀。既可以將一種主要的官員財産率先置於陽光之下,也能有力推動其他官員財産的進一步公開。至少,它有利於從制度上遏制“貪官往往房多”的腐敗現象,也有助於有效避免房地産領域淪為“腐敗重災區”,甚至還可能進一步起到産生“遏制房價”的調控效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