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官做老爺”為何辦不好慈善

時間:2012-09-11 09:40   來源:廣州日報

  “當官做老爺很難把紅十字會的工作做好”,隱喻官辦慈善的困境,在當下也是一個頗具現實意義的社會議題。

  8日開幕的“生命高於一切”亞太國家和地區紅會合作論壇上,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坦言,中國紅十字會的籌款能力很強,但社會監督不夠,志願者的管理也存在很大問題,並表示,“當官做老爺很難把紅十字會的工作做好”。

  紅十字會敢於坦承不足,力求突破,勇氣可嘉。尤其一句“當官做老爺”切中肯綮,“當官做老爺很難把紅十字會的工作做好”,隱喻官辦慈善的困境,在當下也是一個頗具現實意義的社會議題。説句公道話,官辦慈善組織嚴密、規模宏大、保障有力,成績應該肯定,存在亦有合理性,不過問題也無可回避。

  “當官做老爺”,硬幣的正面是“唯上”,唯上級馬首是瞻;硬幣的背面是“無下”,擺官架子,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層一線,不了解實際情況,不關心群眾疾苦。而最需要慈善恩澤的,恰恰是“下”——基層的人民群眾——而不是“上”。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慈善最基本的人文關懷,是慈善從業者的“致命傷”。

  “當官做老爺”辦慈善,易患“庸懶散漫症”。官辦慈善機構都是事業編制,很多是“參公”(參照公務員)管理,經費有政府兜底,工資由財政撥付(有些乾脆與民政部門合二為一),幹多不獎,幹少不罰,幹與不幹,工資不會少一文。沒有動力,沒有活力,管理鬆散,效率低下,慈善機構因此異化成“衙門”。除此幾家,別有分號,即使它不努力幹活,不提高效率,不公開亦不透明,也會有人給它捐款,甚至個別慈善機構還可以通過發“紅頭文件”,進行“強捐”。

  “當官做老爺”辦慈善,慈善機構只是“米飯班主”,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等著易地為官或退休走人,因此他們不會視慈善機構形象、聲譽、公信力如同自己的眼睛。許多慈善醜聞,等到社會深度發酵,往外冒泡,身陷其中的慈善機構才姍姍來遲,被動危機公關。趙白鴿也承認,紅十字會這方面“一直做得不夠”。更由於某些人乃誤打誤撞進入官辦慈善機構“當官做老爺”,不是出乎善念,真心從善,因此容易把一些官場陋習帶到慈善上來,譬如鋪張浪費、貪污受賄等等。合肥兒童福利院領導日前花39萬元購買賓士,還獲當地財政部門首肯,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慈善在民間,這是被實踐不斷證實的結論,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出於慈與善、不為名與利的民間慈善者,有理想、有激情、有信譽、有辦法,這些是慈善從業者必不可少的特質;更因其草根性,唯有公開、透明、規範、誠信,方可贏得公眾信任與社會支援。近年來我國一些民間慈善機構的佳績,可作佐證,如鄧飛的“免費午餐”。

  相信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官”“民”共存仍是慈善事業不變的格局,即便如此,這樣的努力還是必要的:逐步淡化慈善機構的行政色彩,如取消行政級別,讓他們沒有機會“當官做老爺”。與此同時,進行慈善平權,促進“官”“民”平等,雙方開展競爭與合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