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名錶控”局長遭遇“監督控”大學生

時間:2012-09-04 13: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9月1日,湖北三峽大學在校生劉艷峰向陜西省財政廳寄送政府資訊公開申請表,申請公開“微笑局長”楊達才2011年度工資。因在“826”延安特大車禍現場“開口笑”,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備受關注,其在不同場合佩戴的多塊名錶也受到關注。目前,陜西省紀委已開始對楊達才的“名錶門”展開調查。(《新京報》9月3日)

  輿論的關注和拷問令某些官員感覺到了疼痛,隨著車禍現場“微笑門”的持續發酵,楊達才在不同場合所戴名錶被漸次扒出,數量從5塊增加到11塊,單價由1萬元到20萬元,品牌由“浪琴名匠”到表殼錶帶均為純金的“勞力士”,這豈止楊達才“本人的合法收入購買”難以自圓其説,就連上級紀委的調查也被推至風口浪尖。

  曬名錶之後,更應曬財産,因為只要“微笑局長”的合法收入與其擁有的眾多奢侈品之間,能夠産生正常邏輯關係,其個人清白自然得到證明。否則,必然存在腐敗貓兒膩。遺憾的是,在前期輿論強烈質疑、後續的陜西省紀委調查中,始終沒有哪個部門要求楊達才先亮出工資單。

  就反腐監督的具體效果而言,看似完備的制度體系、貌似細密的組織程式,此次又落在一個愛較真的年輕學生後面(不管其動機是否“真誠”),因為只要公開楊達才的工資收入,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果沒有楊達才的工資收入作參照,上級調查組怎能判斷其十余塊名錶是否合乎“收入支出邏輯”呢?當然,最好是將其所有的收入及家族財産都予以公開,只有曬出一張完整、準確的財産圖,監督才會有的放矢,調查才會坐標明確,“微笑局長”的十余塊名錶才能找到初始方位。

  針對官員中的“名錶控”、“名煙控”、“奢侈品控”,社會上就需要有無數個鍥而不捨、苦逼真相的“監督控”、“真相控”。根據既往反腐實踐,社會監督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前置條件,就是全面、準確地公開官員的合法財産和收入來源。且看那些落馬貪官,在解釋其錢財珠寶來源時,多可笑的理由都能説出來,什麼親戚贈予、父母遺産,什麼打麻將贏的、炒股票買彩票掙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