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選拔幹部考官該由誰來當?

時間:2012-07-09 15:04   來源:中國青年網

  7月7日,為期2天的2012年公開選拔省管優秀年輕幹部面試在省委黨校拉開帷幕。129名入圍考生角逐25個面試職位。據介紹,這次面試的49名考官沒有一個來自本省,全部由中組部指派,分別來自山東、江西、福建和廣西,其中正廳級幹部17名,副廳級幹部25名。(據7月7日《湖南日報》)

  湖南公開選拔幹部,面試考官全由外省官員擔當,這是在幹部選拔預防腐敗上邁出的重要一步,這一步更顯公平公正公開。但從另一方面想,外省官員當考官真的就合適嗎?

  外省考官,考試時應該誰也不認識誰,這樣就降低了出現腐敗的人為因素。但同時也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就是考官能對面試人員會有多少了解?這種面試是一群陌生人(應該考官之間也很少有相互認識的),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一個個陌生人進行面試,就來確定官位的歸屬,個人認為這似乎是有點兒戲。因為我們知道,路遙才能知馬力,日久方可見人心。不禁要問,短時間的面試,怎麼能知道“馬力”和“人心”呢?

  而且,這種幹部選拔,與重實績的要求不符。《人民日報》2011年 9月13日曾刊發仲祖文《三談深入推進競爭性選拔幹部:重實績 不唯分》,可見幹部選拔還是要重實績的,不能簡單的以筆試面試之分來論英雄。但這請外省考官的公開選拔,讓人們看不到重實績的影子,這簡直是成了只唯分不論實績了。

  我們知道,公開選拔幹部,不管考官來自本地還是外地,都還沒有跳出“官考官”的這個圈。而實際上在選拔幹部中最有發言權的不是官,而是民眾。民眾心裏都會有一桿秤,誰輕誰重他們心裏最清楚。群眾們都明白誰是真正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執政為民的,也明白誰是空有其表是不認真幹事的。所以幹部選拔中應該引進“民考官”的步驟,增加幹部選拔中民眾的話語權。

  其實,“民考官”在我黨剛還沒有執政時,毛澤東主席就曾提到過。他把從西柏坡到北京比作是“進京趕考”,這個“進京趕考”的“考官”不是什麼幹部高官,而是全國的老百姓。當初我們黨建立政權是給全國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答卷的,所以人民群眾才擁護我們支援我們。現在進行幹部選拔,也應該引入“進京趕考”的思維和形式,讓群眾來做考官,讓群眾來評判。這樣不僅更彰顯幹部選拔的公平公正公開,而且也能給被選拔的幹部以更大的壓力,促使他們更加專心致志的為民,更加兢兢業業的幹事。(趙艷生)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