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底線

時間:2012-06-04 10: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微信”是時下很多年輕人手機上的必備軟體,作為新時代的交友工具,它獨具“搜尋附近用戶”的功能,並通過“打招呼”的方式與對方結識。網路的虛擬性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壯大了人們主動與人交流的膽量,因此,“微信”被年輕人譽為“交友利器”,普及甚廣。

  然而,也有不良分子抓住“微信”的這個特點,用其勾引少女出來見面,並實施犯罪活動。據報道,浙江一“高帥富”用“微信”約會強姦了7名女大學生,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這起以“微信”作為“犯罪利器”的案件。

  “微信”、“微博”、“陌陌”(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工具)等新興的通信工具層出不窮,使用者參差不齊,使用目的也各異,其帶來的影響自然也不一樣。那麼,有沒有可能讓微信、微博、陌陌只發揮它們“交友”的作用,而不具備“犯罪”的作用?

  有人説,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因為設置微信這個功能,並非讓你“犯罪”。時下,不是還有很多人使用它的“原始”功能,發送語音短信嘛!然而,與此同時一些負面的社會現象也出現了。這就如同貪污,究竟是人的問題,還是體制缺陷?顯然,並非美國人就比中國人廉潔,就沒有貪污,但一個有監督的體制能杜絕貪污,而沒有監督的體制只會助長貪污。

  其實,微信、微博、陌陌等通信工具只是一種介質而已,至於它是被用來“交友”還是被不良分子“利用”,最關鍵的還在於使用它的人有沒有道德底線。

  當然,這也給相關的社會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給社會管理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如何從管理層面讓這些新興的通信工具充分發揮它們的積極作用,而最大限度消除它們的負面影響?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