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網站放大“曝光依賴”

時間:2013-08-20 13:38   來源:燕趙晚報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公佈了被關閉的107家假冒新聞機構和從事非法活動的網站,指出其中多由個人主辦冒充新聞機構或維權網站,進行詐騙、敲詐勒索等違法活動。一些非法網站還打著“投訴”、“監督”、“維權”等旗號敲詐勒索。(8月19日《新京報》)

  這麼多假冒新聞機構和非法網站,能夠找到生存的土壤,固然與網路環境的寬鬆有關,但是靠詐騙與敲詐勒索牟利,儘管手段不合法,想必有與其利益契合的“市場”。

  輿論的作用無須多言,在資訊充分發達的當下,一張圖片、一個微博,頃刻間可化成一場網路公共事件。在輿論的倒逼下,貪腐得以曝光,正在被一個又一個事件所證實。輿論由本位的監督,逐步變成了倒逼監督,進而演變成可堪依賴的維權救心丸。

  越來越多的事件表明,輿論的介入,讓原本漫長的維權週期轉化成瞬間解決。譬如,北京“最牛空中別墅”反映了6年都沒有解決,被曝光後短短幾天,就被當地城管不惜花費80萬元的執法成本強力拆除。類似久拖不決、久訴無門的事,訴諸於網路而被解決的事件不勝枚舉。這些事件的解決並非來源於制度作用,而是屈從了地方或者部門的“面子”,是領導干預下的“力為”。輿論監督通常咬住了問題的“七寸”,自然就成了維權最有力的手段。同時,被敲詐者也不能簡單理解為真假不分,屁股不乾淨才會授人以柄。

  非法網站氾濫放大維權的“曝光依賴”。記者是假的,網站也是假的,而維權的訴求卻是真的。正常維權的訴求被逼入了不法分子的圈套,一方面表明公民維權渠道不暢、效率堪憂,司法、行政在維護公民利益方面,需要更多簡易而公正的機制鋪路,特別是一些領域多發的共性問題需要從制度規範上治本。

  另一方面,表明新聞監督的缺失,使得一些期待於輿論維權者游離在正常渠道之外。總之,取締非法網站固然必須,但如何疏通正常訴求的通道更關鍵。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