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收養”背後的民間公益困局

時間:2013-01-08 13:47   來源:工人日報

  年後一場無情的大火,吞噬了河南蘭考一間收養孤兒和棄兒的民間收養所,7名幼童葬身火海。這場大火也將這家民間收養所的主人袁厲害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關於她和她的“棄嬰王國”,各種猜測蜂擁而至,有人認為這是“非法收養”釀成的悲劇,有人則懷疑袁厲害拐賣棄兒、騙保謀利……

  “(若)真是賣小孩,逮住了就把我槍斃”,面對“非法收養”的質疑和指控,袁厲害以近乎“賭命”的悲鳴以求自證清白,甚至為此心臟病突發住院。實際上,袁厲害的困境,正是整個民間公益的困境。“非法”的沉重帽子,也是民間公益始終無法昂首挺胸、闊步前行的癥結所在。

  誠然,我們應該相信民間公益的良善動機,但環境的局限和制度律法的不完善,卻註定無法避免有人以愛之名謀求私利。公共情懷的釋放,悲憫之心的甦醒,越來越多的公民匯聚到公益之道上來,但“非法”的帽子和模糊的制度界定,卻往往束縛了善眾的雙手,阻礙了善意的散發。這場大火不但燒出了政府保障救濟的羸弱,更是燒出了民間公益的困窘。

  這不免讓人想到“免費午餐計劃”民間公益行動的“非法集資風波”。免費午餐計劃,對於兒童福利的完善可謂功德無量,而遭遇非法集資的質疑,恐怕還是在對民間公益的管理機制上的不完善所致。制度不明不白,民間公益環境難免魚龍混雜,那些熱心公益的民眾和組織則很可能被誤傷。

  民間公益是對社會救濟的有效補充。尤其是在權利保障和福利救濟亟待完善的當下,讓民間公益力量介入,于國於民皆是利好。但當前的狀況卻是,承擔保障職責的公共服務部門往往缺位,以政府主導的公益機構遭遇信任危機,而民間公益又妾身未明。拿免費午餐來説,之前政府長期缺位,民間行動又面對“非法集資”指控,難道任由孩子們長期營養不良下去?

  無論哪種法律和制度,都該是保護和激勵善行的。如果好人難有好報,這無疑是不正常的。只有一個寬鬆透明並有著制度規範的民間公益環境,才不會讓偽善者有機可乘,也才不會讓真善者遭遇無謂的質疑和拷問。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