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應該變成美麗天鵝的醜小鴨卻成為烤鴨大餐。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中曬出新版“醜小鴨”故事,引發熱議。14日,網友“lemurben”在微博中曬出一組醜小鴨童話故事:醜小鴨並沒有變成美麗的天鵝,而是在離家出走後被宰殺,成為了“烤鴨”。(7月16日《武漢晨報》)
幼兒讀物裏的童話故事,應該是美好的、積極的,或者説,“超現實的”,只有這樣才能傳遞“正能量”,在幼兒心靈上播下“真善美”的種子。這樣的幼教模式無可非議,無論是窮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的孩子,都需要、都必要。正版《醜小鴨》之所以流傳至今,並被孩子們所接受,與童心美好契合,突然之間,天鵝飛了,醜小鴨成為“烤鴨”,無論是現在的小孩子,還是看著《醜小鴨》長大的家長,都會從情感上接受不了這個“現實”。
“黑暗童話”的始作俑者,除了有“創‘薪’”的動機之外,可能是出於獵奇,想別出心裁;或源於教育責任的缺失,對幼兒教育不負責任;抑或就是悲觀主義者。現實生活中,有多少“醜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若干年前,“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那句經典,描述的是“跳農門”的歷程與華麗轉身的艱辛,但總歸還是一條較公平正義的“星光大道”。那時候的《醜小鴨》還可以從現實中找到注腳。在這一階段,“醜小鴨”是充滿希望與信心的。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沒機會”,階層固化,身份世襲,“蘿卡招聘”,“有的人生下來就是公家人”……很多“醜小鴨”的命運堪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讓現實“污染”孩子,不能讓孩子“毀三觀”,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是,孩子生活在現實裏,“農二代”隨著父母在城市漂流,很多只能在民辦中小學或民工子女學校讀書,異地高考制度雖已解凍,可是陽光什麼時候能夠照到自己仍是未知數……
“醜小鴨”成為“烤鴨”,有現實版本——黑煤窯裏還有滿臉染黑的童工,貧困地區還有“江水泡飯成習慣”的學生,兒童被迫乞討,拐賣兒童屢禁不止……由於社會對“醜小鴨”的保護不力,讓他們備受煎熬,我們怎麼能讓他們變身“白天鵝”?
社會的公平正義,必須有改革保駕,必須由制度護航。醜小鴨的“昨天”生活在童話裏,畢竟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説;醜小鴨的“今天”生活在困境中,要成為“甩開膀子”改革的動力;醜小鴨的“明天”生活在美好裏,蝶變來自機制體制、政策制度的與時俱進,唯如此,方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