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就業季也不要虛假就業率

時間:2013-05-17 12:34   來源:光明日報

  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基本實現對口就業,形成基本穩定的就業,是我們現在應該提倡的理念。

  2013年的畢業季號稱“史上最難”,近700萬高校畢業生給學生和高校都帶來了巨大壓力。近日,西安某高校一名學生通過網路爆料,説該校為了招生效果好,逼著大四的準畢業生簽各種虛假就業協議。

  事實上,就業率造假、學生“被就業”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高校如此提升就業率,無非是為了能夠宣傳辦學成績,以利於招生。作為學生,“被就業”多半是迫於無奈——許多學校明文規定不簽協議就不能離校乃至不能畢業。為了拿到畢業證,不少學生通過走關係挂靠到某單位,就算是就業了。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弱勢一方的學生,其正當利益明顯被剝奪了。

  高校如此提升就業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極為有害。一方面,大學為了維持生存,極有可能年復一年的故伎重演,而不是把心思放在提升教育教學品質上。另一方面,由於“被就業”,學生對學校産生了負面看法,甚至會將負能量帶到工作和社會中去。

  現在我們看許多高校網站以及統計出來的大學生年度就業報告,動輒90%甚至近100%的就業率,很顯然摻了水分。誠然,學生實現就業進而服務社會,是教育培養人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虛假的高就業率顯然得不到社會、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單純的就業率不能彰顯教學品質,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基本實現對口就業,形成基本穩定的就業,才是我們現在應該提倡的就業理念。

  對於促進大學生就業,高校和社會應該互相配合。社會有義務為青年學子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業空間;高校則應該在教育教學品質上下功夫,讓學生擁有真能力和硬本事,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操作層面,教育主管部門不能簡單地以就業率作為高校辦學成效的唯一或主要指標,更不能以此來決定高校專業設置與否,應該鼓勵高校實現更高品質的就業。高校也不能以考評或招生需要來推卸社會責任,應該反思辦學理念、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培養模式以及和市場對接,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實用性,提升教育教學品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