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化解高鐵票價過高的質疑

時間:2012-12-25 14:51   來源:工人日報

  京廣高鐵12月26日將全線貫通運營。針對公眾反映票價過高問題,鐵道部官員表示,“現行票價是試行價,一些方面會與時俱進”,另外“有一部分人認為高也是正常的,也會有部分人認為價格適當”。(見12月23日《新京報》)

  這些年,伴隨高鐵時代的到來,每逢新高鐵線路開通,票價高幾乎都是繞不開的話題,京廣高鐵也不例外。

  京廣高鐵票價所以被抱怨太高,首先當然還是因為與一般大眾的普遍收入水準相比,最低865元、最高2727元的價格確實不低。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農村居民純收入6977元。這意味著,即使是最低的865元,也差不多相當於半個月的城鎮居民收入和一個半月的農村居民收入。至於2727元的最高價,則遠超飛機全價票,即便中高收入群體恐怕也不會認為“價格適當”。

  這或許從側面再次印證了這樣一個逼仄現實——相比鐵路突飛猛進的提速,目前我國一般民眾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有些“趕不上趟兒”。因此,完整的事實真相也許是,票價太高並不都是票價本身造成的,同時也是人們太低的收入襯托出來的。高鐵速度快、確實能為人們節省大量時間,所以其票價並非完全“貴得沒理由”,但問題是,時下大多數國人缺的不止時間,還有收入。

  而回到高鐵定價本身,其所以普遍被認為太高,顯然還與鐵路服務相關:其一,高鐵定價的具體過程和依據並不公開透明,缺乏應有的開放性。如現行票價具體究竟由哪些成本構成、是否包含不合理的豪華採購成本,究竟多大程度考慮了消費者承受力,實際上都沒有一個明確説法和詳細帳單。

  其二,從目前由“二等、一等、特等、商務”構成的票價結構來看,其非公益特徵也十分明顯——作為重要的大眾交通工具的鐵路,是否應該設置如此繁多的高端高價車票,而低端則只有“二等票”一種選擇?

  其三,相比飛機票價,高鐵票價設計的靈活性和選擇性也顯得較差。眾所週知,飛機票普遍有隨行就市的浮動、打折政策,而高鐵票價則是極少鬆動的一口價。此外,伴隨高鐵開通,同線普通低價列車大量停開,也是鐵路部門的習慣做法,不少公眾感嘆“被高鐵”。

  面對公眾對高鐵票價的質疑,鐵路部門應該針對相關問題有所改進。比如,公開詳盡的定價依據和成本構成,提高高鐵票價的説服力;優化高鐵票價結構,通過壓縮減少豪華高端票、增加普通票,提升高鐵票價的公益性,讓更多人共用高鐵發展成果;儘量減少普通列車的停開,避免“被高鐵”,尊重公眾差異化的鐵路消費需求;制定更加靈活完善的票價浮動和打折措施、晚點賠償措施,等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