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也應該給員工以穩定感

時間:2012-12-04 13:27   來源:長江日報

  近日,哈爾濱某著名高校哲學專業的一名研究生孫琦(化名)參加了哈市環衛系統公開招聘清潔員崗位的面試,她説吸引她的就是“事業編”,因為穩定,所以不介意當一名環衛工人。(12月3日《黑龍江晨報》)

  恐怕沒多少人是不喜歡穩定的,人在社會中生存,對於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穩定感大約不難做出比較和抉擇。雖然公務員能上能下、能出能進都寫進了相關法規,但事實上的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尤其是依附於崗位的福利、待遇、升職前景,都給這個飯碗鑲足了金。這就是莘莘學子對報考公務員趨之若鶩的原因。事業單位雖然比公務員又等而下之,但在穩定感方面仍令人艷羨。

  企業為什麼不能給人以穩定感?大約一個客觀的因素是企業從市場上所求得的利潤和創新紅利本來就缺乏穩定性的預期,所以無法給員工以穩定性的期許。而現實生活當中,一些企業主的作派更是讓企業的不穩定蒙上了雪上之霜。一些企業不僅不能許員工以穩定發展的未來,就連當下應支付的工資也敢於隨意剋扣,甚至於形成了“要麼忍要麼滾”的暴戾企業“文化”,員工有時面臨的也是缺乏緩衝餘地的“要飯碗還是要權利”式的終極選擇。孫琦也是飽嘗過這類不穩定之苦的。她畢業後找過幾份工作,沒一份做長久了,有些單位連合同都不簽,毫無保障可言。因為沒有保險,孫琦有兩次生大病住院,都沒有地方給報銷,所以這次事業編環衛工招聘,被她看成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誠然,一味責怪企業有失偏頗。企業的穩定感離不開我們整體的社會環境。一個社會如果真崇尚創造的話,企業最應該是人才的高地。但是現實情形則恰恰是:千軍萬馬擠公務員考試的獨木橋,擠不上趟再擠事業單位招考的鐵索橋。而據筆者觀察,許多高學歷人才到了公務員崗位,基本上從此告別了平生所學的專業,等待他的已不是專業和創新,而是由權力本位決定的那套運作程式。於是高學歷人才在行政事業單位“泯然眾人矣”、甚至於混日子的情形並不顯見。而他們之所以毅然放棄曾經孜孜以求的專業和創新追求,寧願在體制內混日子也不願到企業創造,恰恰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機制出了問題,當社會唯權力的馬首是瞻之時,誰還願意去吃創新之苦?

  企業是財富的創造者,是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組織形式,也應該是推動社會現代化轉型的重要力量。按理説,在賦予員工穩定感方面,企業也應該有所作為。我覺得企業要吸引人才,就要營造尊重人才的氛圍,要尊重勞動法等法規賦予員工的種種權利,同時要有合理利潤分配機制,在工資福利、股權配置等方面給創造者持久且穩定的報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