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現“漲”音,需聞警鐘聲

時間:2012-11-05 13:12   來源:新華網

  11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百城價格指數顯示,10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均價8768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17%,自6月份以來連續5個月環比上漲。而在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間,該指數住宅均價經歷了環比連續9個月下跌。

  2011年我國繼續加強房地産市場調控,行政與經濟手段並施、需求與供給兩端發力,伴隨著“國八條”、房産稅試點改革的先後落地,以及限購、限價、限貸等組合措施相繼出臺,加之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計劃提前實現,房地産市場四面楚歌、正式步入“寒冬”,房企“體力不支”“斷臂求生”的新聞也屢見報端,房價則在市場悲觀預期下開始墜入“九連跌”。

  在樓市調控成效漸顯、各方角力進入相持階段的關鍵時刻,今年年初,不少專家和房企拋出了“房價二季度末見底”的論斷,經媒體傳播後逐漸佔據輿論主流,並在很大範圍內形成了“房價即將反彈”的市場預期,繼而影響到售房、購房者的市場行為。從“九連跌”到“五連漲”,“二季度末”的6月,真的成為本週期內樓市價格的“拐點”,房價簡單而粗暴的走勢線條,似乎早已被描繪好。

  房價跟著預期走,説明瞭什麼?筆者以為,房價走勢預期的形成,取決於決策者釋放的調控鬆緊信號、出臺落實的調控政策,以及業內人士對有關政策效果的專業分析和後期判斷,從這個意義上講,房價預期走勢與現實的高度一致,起碼表明瞭調控政策對房價走勢的直接有效性,體現了調控成果。

  但更值得警惕的是,房價走勢預期與現實的高度一致,不僅為房企擾亂合理市場預期、鑽營樓市調控帶來了空間,更為地方政府迎合預期、順勢“鬆綁”調控提供了契機。某種程度上講,房價反彈預期與調價、“鬆綁”行為,已經互為因果、互相促進,共同成為樓市調控的絆腳石。

  房價“五連漲”的苗頭值得關注,而由此給房價帶來的“報復性反彈”預期更亟待引起重視。在樓市調控成效反覆、房價上漲預期漸濃的背景下,管理市場預期應成為樓市調控的關鍵環節。促進房價走勢理性預期的形成,不僅要規範引導媒介作出正確的輿論導向,還需要有關部門持續發聲、搶佔話語權,並以新一輪調控組合拳,再次奏響樓市調控強音。(作者係新華社記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