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應有怎樣的住房觀

時間:2012-10-12 10:11   來源:四川線上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石在其所著《王石説:影響我人生的進與退》中提出,內地城市人現在沒有資格住1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房子,並認為房價下降已經沒有空間,就算降也是非常有限。(10月11日《現代快報》)

  一石激起千層浪,王石上述這番話經媒體報道後,立即遭到許多網友的批評。有的説,內地居民不是人,怎麼麼就沒資格住百平米的房子?有的問,王石建的房子有多少是100平方以下的,你那麼多的100平方的房子是想買給誰的?

  王石的話説錯了嗎?好像沒有錯。王石説,我們在香港看到,60平方米的房子不算小。而在內地,100平方米以下的全算小房子。我們現在每人平均GDP才到3000美金,香港、東京是2萬、3萬美金,憑什麼人家住小房子,你卻住大房子? 憑什麼,恐怕真的沒有人能夠説出令人信服的道理。

  有些人一方面喊著房子貴,另一方面又嫌房子小,總想住上大房子。這看起來還是覺得房子不貴,要不為什麼都不願意住小房子呢?妄想房子越住越大,房價越來越低,這是不符合市場邏輯的。

  幾十年前,絕大部分中國人住的都不是自己的房子,住的是公房。而且一家五六口、七八口人,住在30-50平方米的房子裏非常普遍。家裏沒有衛生間,生活用水只能使用公共水管。可是人們並沒有必須住上屬於自己的大房子幻想。為什麼今天,不住上屬於自己的大房子就心不甘呢?

  當然,我們不是説要大家回到從前,再過窮日子。追求美好生活沒有錯。但是,這樣的追求,需要量力而行,一步步來。每人平均GDP2萬3萬美金的香港、東京居民,可以住60平米的房子,為什麼我們每人平均GDP才三四千卻嫌房子小,一定要住大房子呢?

  這些年,我們一邊喊房子貴,一邊都只買大房子,弄得六七十平米的住房沒有市場,連開發商都不願意蓋,這反過來又成為推升房價的一個重要原因。不正常的住房觀令消費者自食惡果,我們不能不進行反思。

  雖然,居者有其屋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但是,如何才叫“有”,是存在多種解釋的。過去我們都住在公房內不叫有嗎?我們住在租房內不叫有嗎?應該説這都叫有。一定要住在自己的房子裏才叫有,是錯誤認識。正因為存在這樣的錯誤認識,有的人認為無房不成家,剛剛參加工作,剛剛結婚成家,甚至還沒有成家,就急著買房子,還要買大房子。這些顯然都是不正確的住房觀。或許降低我們的住房期望值,使之回到正常的範圍,我們才不會一生做房奴,才會量力而行選擇住房方式。不過這也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扶持才能夠實現。(趙光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