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黃金周”能否更從容?

時間:2012-10-08 13:13   來源:人民網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剛剛過去的“黃金周”,估計不少人都會選擇“累”——高速路變成擁堵不堪的“龜速路”,景區變成“寸步難行”的人海,假日休閒變成“花錢買罪受”,這樣的長假實在難言從容。儘管如此,對絕大多數忙碌的中國人而言,“黃金周”仍是一年中為數不多的幸福時刻,很多人甚至在“黃金周”剛結束時就已經開始盼著下一個假期到來。

  何以至此?最關鍵原因在於,中國人能夠享受的假期數量實在太少。全球知名的人力資源公司美世去年底發佈的一項報告顯示,中國僱員帶薪假期和法定假期數量之和僅有21天,屬於應享假期最少的幾個國家之一;另有調查統計表明,中國只有不足三成“上班族”可以享受帶薪休假待遇。在如此逼仄的福利格局下,公眾選擇“黃金周”扎堆出行幾乎是必然的。

  有鋻於此,要想讓中國人的“黃金周”更加從容,儘快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無疑是最基礎性的舉措。只有這項長期被虛置的法定權益得到切實落實,公眾才能夠更加主動和靈活地安排假期,真正實現“錯峰出行”。不過,從現實來看,完善帶薪休假制度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畢竟,要使得公眾敢於享受從容的“黃金周”假期,除了“有閒”之外還必須“有錢”。

  可是,實際情況卻令人有些遺憾——在《小康》雜誌去年開展的一項“休閒滿意度”調查中,僅有14.1%認為自己“有錢也有閒”,38.2%的受訪者都説自己“沒錢沒閒”,選擇“有錢沒閒”和“有閒沒錢”的受訪者則分佔25.2%和22.5%。這意味著,在完善休假制度的同時,還必須通過收入分配改革,讓百姓的錢袋子更飽滿,這才有從容享受假期的“底氣”。

  在增加假期數量暫時不太具備可操作性的前提下,讓現有的“黃金周”以及其他節假日更加人性化,顯然是最現實也最快捷的選擇。所幸的是,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史上最長黃金周”,出現的許多備受關注的新氣象,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一些積極的信號。

  比如,今年“黃金周”期間,高速公路首次在重大節假日對小型客車免收通行費,就激活了很多人的出行需求,也有助於優化公眾的出行格局;再比如,節前近兩百個旅遊參觀點宣佈下調價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眾的假期出行成本。這些假日休閒制度層面的微調與改革,産生了一些值得期待的正面效應。

  讓勞動者從容地享受假日休閒的樂趣,既關係到公眾的權利和福利,也有助於釋放全社會巨大的內需潛力。只有在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制定更加人性化的公共政策等方面多方發力,才能讓更多中國的假日休閒更加理性和從容。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