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濫的醫療廣告種下醫患交惡禍根

時間:2012-05-22 11:1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醫患關係已經惡化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種危險,可以從頻發的醫院血案中看到,可以從難以平息的醫鬧中看到,可以從被逼下跪的醫生和醫生為防醫鬧而戴的鋼盔上看到。輿論一直在追問,本該親如魚水的醫患關係何以惡化到如今這種水火難容的地步?在反思原因的同時,我看到了一個常被人忽視的禍首:電視上、報紙上、大街上氾濫成災的醫療廣告。

  醫患交惡,關醫療廣告何事?關係大著呢!最直接的原因是,那些虛假醫療廣告誇大療效,給患者傳遞了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而這種“對醫生和醫院不切實際的期待”,很多時候正是醫患衝突之源。

  醫療廣告已經成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而其中虛假的醫療廣告又佔了多數——從報紙到雜誌,從廣播到電視,再到網路和公交車身,醫療廣告無孔不入地佔據著人們的眼球。一位作家寫過他坐公交車的一次經歷:他聽見后座三個女孩子在説話,一個説:“你怎麼不高興呀?”全車的人此時心裏想的都是同一句話,果然,就有一個女孩子順路接了下去:“那去黃河醫院呀!”一車人全都爆笑,這是當地民營醫院一句無孔不入的廣告語。由此可見醫療廣告對公眾的日常生活無處不在的灌輸、轟炸和催眠。

  無誇大,不廣告。氾濫的醫療廣告中,氾濫著對藥效的誇大。在這些廣告中,沒有不敢説的話,沒有治不好的病:各類癌症可以徹底治愈,疑難雜症可以藥到病除,難言之隱可以一洗了之,世界難題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缺乏醫學知識的公眾對醫療僅有的一點認知,很多就是在虛假醫療廣告的耳濡目染中習得的。在虛假醫療廣告的日常轟炸下,患者自然對醫療有了很多不切實際的期待。當他們帶著“癌症可以治愈”、“醫生能藥到病除”、“醫院能妙手回春”之類的期待來到醫院,而醫院又無法滿足他們這種不切醫學實際的期待時,可想而知會發生怎樣的衝突。

  患者天然地認為到醫院後,醫生就應該治好自己的病。可這顯然是醫院和醫生無法滿足的,當醫生跟患者説實話“這病沒法兒治”或“我無能為力”時,當治療的效果遠不如電視廣告那種神效時,患者會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醫院的唯利是圖和醫生的不負責任。病人不會去找虛假廣告主,而是將所有的怨恨都發泄到醫生身上。這便是虛假醫療廣告種下的禍根,這種由藥商和明星合謀的“傑作”不僅騙錢和害人,更在惡化醫患關係中扮演了極隱秘的罪魁角色。

  氾濫的醫療廣告,還助長著醫療圈的浮躁。氾濫的醫療廣告折射出的,不僅僅是廣告的虛假,還是一種敗壞的醫療文化生態。藥商會把鉅額投入花在廣告宣傳中,卻在其他投入上無比吝嗇。典型如哈藥集團,廣告投入是環保投入的27倍,燒錢行銷卻稱無力治污;修正藥業,僅僅孫紅雷兩年的代言費就數百萬元,僅一個月廣告投入就達3億元,可為了節約一點成本甚至不惜使用“毒膠囊”。

  藥商迷信廣告效應,患者迷信廣告宣傳的藥效。醫患關係,也正是在這種投入的錯位和期待的錯位中不斷惡化。

  意識到這個問題就會明白,化解醫患衝突,簡單歸咎於醫生和患者都無濟於事,首先有必要從治理氾濫的醫療廣告上入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