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款蒸發,不能容忍的“誤會”

時間:2011-08-05 14:21   來源:大眾日報

  今年4月,廣東梅縣籍廚師巫昌凱因為腦幹出血病倒在深圳,家裏雖已支出40萬元醫療費,但還欠醫院數萬元。今年7月初,其子巫劍紅請求深圳紅十字會幫助,紅十字會向社會公開賬號,呼籲捐款。7月23日,巫劍紅髮微博稱,有一名叫朱淑霞的人為其捐款,並向他提供了憑證,但他致電紅十字會卻得知沒有收到這筆存款。(8月3日《廣州日報》)

  對這筆數額不多的善款,深圳紅十字會回應“該事件完全是個誤會”。為挽回“誤會”造成的不良影響,紅十字會不但奉上3000元慰問金,還幫助受捐人的家申請到2萬元的勞務工關愛基金。故事的演繹可謂“皆大歡喜”。但善款是捐款人朱淑霞捐給受捐人“救命”的,目的很明確,不是讓紅十字會放在銀行升值增息的。對這些善款,紅十字會應該很慎重、很認真地對待,難道就因恰逢週末、恰逢銀行剛把上批回單寄送紅十字會,捐贈人的善款就該等待兩個多禮拜?救命的善款還能救命嗎?其實,縱然善款在深圳紅十字會蒸發是個“誤會”,但善款在紅十字會蒸發在國內不是沒有先例。

  2008年5月,由宜賓日報、宜賓音樂家協會、宜賓春苗助學網、宜賓聚成企業管理公司、宜賓傑美裝飾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發起的宜賓志願者“藍絲帶”賑災助學愛心傳遞大行動共募集到愛心捐款共計34562.5元。活動組織者現場清點了現金,並把捐款交到了宜賓市紅十字會,宜賓市紅十字會也出具了收款票據。但在新三江週刊(2008年5月21日)和5月20日的宜賓日報上公佈時,宜賓市紅十字會向社會公佈的數據卻是562.5元。活動組織者致電相關媒體編輯人員,均表示按照紅十字會提供的數據錄入,不會出現工作人員排版疏忽的情況。從34562.5元到562.5元,整整相差34000元,是工作疏忽還是另有隱情呢?雖宜賓市紅十字會後來將責任歸咎為“數據資訊傳輸過程中出現了誤差”,但很多網友“不能容忍這種誤差”。

  近期,中國紅十字會的是非頗多。先是上海紅十字會“天價餐費”,後又出現郭美美炫富事件,中國紅十字會陷入一場史無前例的質疑之中。中國紅十字會及其多個合作夥伴相繼被捲入“無法自證清白”的尷尬境地。為平息質疑,中國紅十字會“倉皇”推出“捐贈資訊發佈平臺”,但依然質疑者眾。

  百元善款在銀行“誤會”了兩個多禮拜,受捐人多次致電紅十字會,紅十字會就不能派人去查查銀行的善款賬戶?銀行就不能有捐款就送單?善款不論多少都是公眾的善心,受捐人等著善款“救命”,不能容許有一絲的馬虎。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